新華社北京9月15日電 題:北國紅菇娘暖了這個秋
新華社記者李歡
9月北京,北京人民劇場排練廳,鼓點驟起,急促如命運敲門。八個年輕姑娘挽著手臂向前邁步,汗水順著臉頰滑落,在練功服上洇開深色的印記。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國家京劇院重啟革命歷史題材京劇經典《北國紅菇娘》,已排練兩個多月。
該劇以1938年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英勇投江的事跡為藍本,創排于1995年,如今再度回響于新的舞臺。
這是《北國紅菇娘》排練現場。新華社記者 李歡 攝
“寧死不降!”
吶喊聲迸發而出,似乎穿透了八十七年的時間,1938年的江水,驟然涌至2025年的北京。
1938年秋,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為掩護主力部隊轉移,挽臂投入烏斯渾河,其中年齡最大的23歲,最年輕的僅13歲。
同樣年輕的演員們正在重現這個故事,又一群二十出頭的姑娘,在排練廳里重新“走回那條河”。
劇院藝術總監袁慧琴幾乎每天都在排練廳。30年前,她就是臺上的“安順?!薄,F在看年輕人排練,她的嘴唇跟著動,手指在膝蓋上打拍子。
“戲是要言傳身教的,光看錄像學不到精髓?!痹矍俑锌?,“看見這些年輕人站在舞臺上時,不由想到當年自己在創排中受到老藝術家的教誨,京劇藝術就是這樣傳承下去的?!?/p>
她突然站起來,走到幾位青年演員跟前?!芭_步不對?!彼f,“后面有鬼子追著,不能走小碎步,你這像是在逛公園?!彼约鹤隽艘槐?,腳步沉穩,踏得地板發響?!耙殉淌交硌菖乃闪??!彼f,“就算是女人,打起仗來也是一樣,戰爭沒有性別之分?!?/p>
姑娘們跟著學,一開始還帶著傳統戲的勾腳面,慢慢就放開了?!艾F代戲難也難在這兒,程式化表演與生活化表達,一切為塑造人物服務?!痹矍僬f。
這是《北國紅菇娘》排練現場。(國家京劇院供圖)
國家京劇院院長王勇一有空就會來排練現場。排練時,他的筆尖在本子上沙沙作響。待到排練間隙,他便把眾人召到身旁,攤開那本寫得密密麻麻的筆記本,“這個用詞是不是可以再調整一下,這樣更好些”,出身編劇的他帶著團隊推敲一個詞的輕重,一個音節的緩急。
戲無技不驚人?!熬﹦∫欢ㄒ越浀涞募妓囄?,觀眾進了劇場是要‘看玩意兒’的,所以我們需要保留經典唱腔,去設計編排使其依舊能夠吸引人?!睂а菪烀乡嬲f。
老唱腔得留著,還得往深里挖。劇目唱腔設計韓光的任務是為新加的13-15段唱腔譜曲:“與其說是創新,更準確地說,是如何與保留的那些唱腔融合,讓聽眾聽不出來哪個是新寫的?!?/p>
排投江戲時,最安靜。直至鼓點像雨點一樣砸下來,八個人挽著手往前走。
“點名之前,停三秒?!睂а菡f。然后在一片寂靜中,聲音響起來:
“安順?!薄暗?!”“胡秀芝——”“到!”“李鳳善——”“到!”……
每個“到”字都像石頭扔進水里,在排練廳里蕩開一圈圈波紋。每點一個名,空氣都要停一下,“像是在說再見?!憋椦堇湓频慕酪琳f。
有時候這場戲排完了,整個組還靜著,沒人說話。姜美伊說,她仿佛看到冷云就站在她面前,看著那條江,也看到了如今的美好生活。
這是《北國紅菇娘》排練現場。(國家京劇院供圖)
最后一次聯排結束。袁慧琴擦擦眼睛——她看見演安順福的姑娘抱著孩子,動作和她三十年前很像:“觀眾走進劇場來看這場戲,看到的是滿臺的青年演員,更多的是看到這種精神氣質。我希望孩子們把他們的青春活力留在舞臺上,感染觀眾?!?/p>
“此次復排啟用了一批優秀的青年文藝工作者,他們朝氣蓬勃、技藝精進,充滿創造力。我們努力搭建專屬舞臺,助力他們成長,也為京劇注入青春力量。憑借這樣一代接一代的傳承與熱愛,國粹藝術才能真正傳下去?!蓖跤抡f。
紅菇娘歷經風霜,年年紅透山野。劇目將于9月18日正式公演,經夏末的雨水澆灌,到時候紅菇娘也結出果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