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南京照相館》看下來,哭完了整包紙巾??吹贸?,影片的鏡頭語言盡可能地保持了克制,讓觀眾淚如雨下的,是真實的歷史,是中華兒女在日本侵略者慘無人道的暴行之下,依然不屈抵抗的堅韌與頑強。
“開槍和拍照的英文單詞相同,暴行的實施和記錄形成了呼應?!痹撈瑢а萆陫W在接受采訪時說。影片復原了這樣一個歷史細節:為了掩蓋一次次瞄準無辜百姓扣動扳機的罪行,日本侵略者按下快門,擺拍下一張張“親善照”——用鏡頭掩蓋槍口,用謊言遮蔽真相,是無恥惡魔的慣用伎倆。
撫順平頂山慘案紀念館內的死難者名錄墻。逯陽攝
(一)
1932年9月16日,中秋節后第二天,在遼寧撫順平頂山村,侵華日軍以協助抗日為罪名,將手無寸鐵的村民驅趕至村莊旁的山腳下,聚集村民時,他們找的借口也是“集體拍照”。揭開所謂“相機”的遮布,露出的是冰冷槍口。喪心病狂的日寇先用機槍掃射,再用刺刀挑,老弱婦孺也不放過,3000多名村民慘遭屠殺,村莊也被日寇放火燒毀。這就是當年震驚中外的平頂山慘案——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侵華日軍在中國制造的第一起針對平民的大屠殺。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7月下旬,我走訪了剛剛經歷修繕調整,即將重新面向公眾開放的撫順平頂山慘案紀念館。
疼。
撫順平頂山慘案紀念館陳列窗展示的屠殺現場出土的燒焦月餅和飯團。朱輝攝
史實陳列館的一個個展柜中,都是尋常日子被子彈擊碎時留下的殘片——不知哪戶人家吃了一半,卻被一把火燒得焦黑的剩月餅;不知哪位大嫂做針線活兒時常用,卻再等不回當年那雙巧手的剪子;最讓人心如刀絞的,是幾條斷了鏈子的長命鎖,縱然被火舌舔舐,仍能依稀看到鎖頭上“長命富貴”“麒麟送子”的字樣。
“父母給孩子戴上長命鎖,只盼著他們茁壯成長,可這些小鎖的主人被奪去性命時,有的可能還不滿一歲?!甭犞v解員說到這里,呼吸之間,胸口絲絲拉拉地疼。
1932年慘案發生次日,侵華日軍為掩蓋罪行,用汽油焚燒村民的遺體,十數日后,又放炮崩山、毀尸滅跡……平頂山村,不復存在。但無論如何,謊言無法掩蓋真相,在至親鄉鄰以身為盾、以命相護之下,有幾十位幸存者從尸山血海中爬了出來。通過海內外正義人士的接力奔走,日本軍國主義在中國東北這座小山村犯下的反人類暴行,終究得以公諸于世。
平頂山殉難同胞紀念碑。(資料圖片)
1951年,在慘案發生原址,豎立起一座平頂山殉難同胞紀念碑;此后又經重建,目前碑身高19.32米——設計者特意選擇這個數字,就是為了讓后人世世代代記住那個年份、那段歷史。1970年夏,在考古工作者和各方努力之下,平頂山慘案遺址發掘工作啟動,遇難同胞的遺骸被發掘出土,層層疊疊的白骨,是對侵略者的無聲控訴。到1972年9月16日,就在發掘現場,“平頂山殉難同胞遺骨館”,也就是今天紀念館的“遺址館”部分建設完成,這也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侵華日軍大屠殺遺址之一。
在遺址館實地參觀,我的腳步沉了、慢了,漸漸落在后面。
遺址坑長80米,寬5米,400多平方米的范圍內,出土的較為完好的人類骸骨有800多具?!爱斈?000位同胞的遺體……大部分都在焚燒中化為骨灰……保留下來的,只是其中尚未風化的一部分……”講解員的聲音似乎變得越來越輕,離我越來越遠,耳邊是陣陣轟隆隆的悶響,像是拳頭一拳拳砸在心口。
在一塊寫著“三層白骨”的標牌前,我走不動了。隔著玻璃和眼淚,四具遺骸交疊在一起,最上面是成年男性的,中間是成年女性的,最下面一層是兩具兒童的遺骨??梢韵胂髴K案發生時,爸爸護住妻兒,媽媽護住孩子,他們本能地將至親骨肉擋在身下,用自己的脊背迎向日寇的子彈。我只覺得剛才砸在胸口的拳頭,又死死攥住了我的心,疼得要滴下血來。
用一張快被淚水洇透的餐巾紙掩住嘴,我努力調整呼吸不哭出聲來。一位工作人員遞過一包紙巾,參觀的后半程,她安靜地走在我身邊。后來得知,她叫蓋嵐嵐,是撫順平頂山慘案紀念館的館長。
參觀者在平頂山慘案紀念館內參觀。潘昱龍 攝
(二)
2001年,蓋嵐嵐成為平頂山慘案紀念館的一名講解員。入職第一天,20歲出頭的她一個人去遺址館走了一圈,“站在那里,你自然就知道自己以后要干什么了。我的工作,就是把這片土地上發生的事告訴更多人,讓每一個走進紀念館的人,都把這段歷史了解清楚?!?/p>
蓋嵐嵐說,她剛上班那些年,交通遠沒有現在這么方便,大多數外地參觀者是學校、單位組織活動才能跟著來一趟?!鞍仙缴嫠蝗菀?,有的人一輩子也就來這一次?!彼运蚨ㄖ饕?,“得讓大伙兒來一次就能記住一輩子?!?/p>
想讓參觀者記住,自己首先要記得清楚。從遺址館往外走,是一條有樹蔭遮蔽的小徑,路旁每隔幾步便有一塊石碑,上面字字血淚,刻著幾十位平頂山慘案幸存者的證詞。蓋嵐嵐記得他們的名字和遭遇——
方素榮,慘案發生時,她還叫韓曉鐘,只有4歲。日軍開槍掃射,爺爺用身體做掩護,將她緊緊壓住。即便如此,她身上還是有多處中彈,不斷有倒下的鄉親砸在身上,她疼得昏死過去。等她再醒來,身邊所有的親人都不在了,這個4歲的小女孩,成了韓家8口人中唯一的幸存者。無依無靠的她在爺爺的尸身邊過了一夜,后來,她在附近一位礦工的幫助下,被輾轉送往外祖母家。為了躲避日軍的搜捕追殺,外祖父將她的名字改為“方素榮”。1992年,她是第一位站出來起訴日本政府的幸存者。
李佩珍,慘案發生時,她懷了6個月的身孕。丈夫在生命最后一刻替她擋下了子彈,但趕盡殺絕的日本侵略者用刺刀刺中了她的肩膀和腹部。身心劇痛的李佩珍幾乎喪失了求生的意志,直到肚子里的胎兒突然踢了她一下——刺刀沒有傷到孩子。她帶著腹中的小生命,掙扎著爬出尸海,活了下來。
周茂勤,慘案中最年輕的幸存者,就是當年李佩珍肚子里的孩子。
還有楊寶山、莫德勝、楊玉芬、田立新、王質梅……他們當中的許多人,一生都沒走出痛失家人的夢魘,有的再也沒有回過撫順。但聽聞日本政府試圖否認歷史、掩蓋戰爭罪行,在世的幸存者們紛紛站出來,揭開心頭帶血的傷疤,回溯最不愿觸碰的記憶,留下他們的證言。有的老人講著講著就哭暈過去,等緩過勁來,還要繼續講。
像我們見面那天一樣,蓋嵐嵐常陪參觀者一起,緩緩走過那條石碑靜立的小路。她一遍遍復習著親歷者的證詞,一遍遍加深自己對于那段歷史的記憶。2023年,91歲的周茂勤老人故去,平頂山慘案幸存者全部離世。從那以后,“我們記著,也是替他們記著?!?/p>
(三)
蓋嵐嵐還記得很多石碑上沒寫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有兩個。
一是2012年,91歲高齡的幸存者王質梅在兒子的攙扶下來到紀念館。這位曾連續十幾年,向日本政府提起多次抗議和訴訟,只為還遇難同胞一個公道的老人,跪倒在遺址館的骨池邊,像孩子一樣大聲哭喊:“媽媽!我想你啊……”工作中,蓋嵐嵐總是要求自己盡可能保持冷靜和客觀,但王質梅老人這一跪,卻讓蓋嵐嵐至今提起,依然壓不住哽咽,“太揪心了”。2013年,92歲的王質梅老人病逝,臨終前,她囑托后人——永遠不要忘記侵華日軍的暴行。
另一個故事,同樣發生在多年前。紀念館的展陳介紹和相關史實的解說詞,一直是中英日三語對照的。一個日本游客在遺址館參觀過程中跪倒在地淚流滿面,他告訴蓋嵐嵐,他的爺爺就是一名侵華日軍老兵。而他這次來中國,是想了解那段歷史的真相。從南京到撫順,一路目睹自己祖輩當年犯下的戰爭罪行,“他跟我說,他是來懺悔的?!?/p>
8月12日,經過維修改造的撫順平頂山紀念館恢復開館。最突出的變化,是借助動態數字化沙盤,更直觀地展現遼東民眾的抗日史實和抗戰精神?!拔覀兊娜嗣駨膩頉]有畏懼過敵人、沒有放棄過反抗?!鄙w嵐嵐告訴我,即便經歷了平頂山慘案,依然有幸存者擦干血淚扛起槍來,加入東北抗聯,和侵略者戰斗——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恢復開館后,除了采取科學的保護措施,遺址館的陳設基本維持著原狀,因為“只要這片遺址在那里,就是真相,就是日本軍國主義無可抵賴的侵華鐵證”,就像《南京照相館》里眾人用生命守住的那些相片,浸著血、泡著淚,但不能丟、不能忘,因為它們擺在那里,就是“天字第一號證據”。也像生于和平年代的我們,從先輩那里傳承下來的關于14年抗日戰爭的記憶,讓你哭、讓你疼,但不能忘、不敢忘,因為只有銘記歷史,才有吾輩自強。(作者:雷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