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臺北10月6日電 題:在臺灣感受中秋的節日韻味
新華社記者周文其、齊湘輝
月到中秋分外明。10月6日是中華民族傳統佳節中秋節。在臺灣,中秋是僅次于春節的傳統節日,格外受到島內民眾重視。
10月4日、5日恰好是周六、日,與中秋節相連,使得臺灣民眾迎來3天“小長假”。3日晚間,島內媒體就報道有的車站出現人潮,部分路段堵車嚴重。當天,記者在臺中高鐵站看到,許多乘客手提各式各樣的伴手禮,期待與家人團聚。
月臺上,呂先生拎著兩盒月餅,等待著北上前往新竹的列車?!鞍职謰寢屧谛轮褡?,我平時在臺中上班,中秋節是團圓節,肯定要回去陪他們一起過。這兩盒月餅是我特意挑選的臺中老字號,希望他們喜歡?!彼χf。
島內朋友說,在臺灣有“中秋四寶”:賞月、剝柚、吃餅、烤肉。賞月、吃月餅象征著闔家團圓?!拌帧迸c“佑”諧音,剝柚代表著祈求“月亮保佑”之意。至于烤肉,則是近幾十年興起的新風俗,其緣起眾說紛紜。據說是因20世紀80年代一則成功的烤肉醬廣告“一家烤肉萬家香”,讓烤肉席卷全臺,逐步盛行至今。
中秋節來臨前,島內店家紛紛以中秋為名推出各式各樣的商品,包括口味多樣的月餅、香氣撲鼻的烤肉、寓意圓滿的團圓盆菜等,使得節日氛圍更加濃郁。
位于臺北萬華的二和珍餅店內,綠豆沙餡和咖喱鹵肉餡的臺式糕點、杏福餅、老婆餅等各式糕餅造型精美、琳瑯滿目,吸引不少民眾選購。店鋪負責人黃梓城說,中秋節是傳統佳節,臺灣民眾也十分注重過這個節日,因此這幾天都有很多人來購買。他中秋的一大心愿就是希望把老味道守護好,讓客人更加滿意。
黃梓城介紹,店鋪是從家中長輩傳下來的,到他這里已經是第三代。他一方面在視覺上加以創新,將早期臺灣磚瓦式建筑融入到禮盒外觀設計上,另一方面也將以前老人設計的口味進一步凸顯出來,以期讓大家能品嘗到原汁原味的老味道。
在臺北市民許先生的回憶中,小時候過中秋印象最深的就是和家人一起烤肉?!按蠹覈谝黄?,聞著香味品嘗美食,還能和鄰居分享烤肉成果,非常熱鬧?!痹S先生說出了烤肉在臺灣流行的部分緣由。
今年中秋,他繼續在自家院子里支起架子、擺上調料,和家人一同烤肉?!跋M院笪业暮⒆右材馨堰@個習俗傳承下去?!痹S先生說。
除了中秋四寶,目前在島內還有許多中秋習俗,如祭祖、祭拜土地公、拜月娘、博餅等。
中秋節“拜拜”,是許多家庭必不可少的傳統習俗。臺北市民黃小姐說,中秋不僅是團圓的節日,也是感恩的日子。中秋節當日,在家中擺上滿滿一桌的美味佳肴祭拜神明,代表著祈愿闔家平安、幸福美滿。
中秋前后,臺灣多地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茶博會在南投開幕,吸引觀眾們品茶香、玩茶藝,擁有一種不同的過節感受。嘉義上演海上煙花秀,五彩絢麗的煙花與天空中的圓月交相輝映,別有意趣。正在舉行的高雄熱氣球嘉年華上,民眾可以登上熱氣球,換個視角看風景。
記者感受到,中秋在臺灣更像一場“歡樂嘉年華”。年近七旬的新北市民李先生說,如今年輕人的喜好變化很快,慶祝節日的方式也隨之改變,但不變的是中秋的內核“家人要團圓,要開開心心”。
中秋假期,基隆市民劉先生特地到臺北故宮博物院奔赴一場“文化盛宴”。宋代文學家蘇軾寫下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令他印象最深。他說,這是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浪漫,對于團聚的向往始終印刻在中華民族的基因之中,希望海峽兩岸共賞一輪明月、共慶闔家團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