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 繪就共同富裕新圖景-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9 10:18:55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浙江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 繪就共同富裕新圖景

字體:

  農業農村現代化關系中國式現代化全局和成色。翻開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五五”規劃建議,“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等重要論述引人關注。

  起源于浙江的“千萬工程”,作為寫進“十五五”規劃建議里的重大經驗之一,歷經20多年的探索、實踐和深化,已經成為做好鄉村全面振興工作的有效范式和方法,將在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中發揮重大作用。

  目前,一場全面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的新實踐正在之江大地全面展開。這場圍繞“富民”,一體推進“強城”“興村”“融合”,以縮小“三大差距”為路徑,關乎城鄉融合、共富先行示范的省域實踐,正在譜寫出“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美麗新詩篇。

  優化空間布局 打開城鄉融合新通道

  “以前守著綠水青山沒出路,現在靠著杭州都市圈的輻射,閑置農房變成了‘金疙瘩’?!焙莸虑蹇h莫干山鎮仙潭村黨總支書記沈一凡指著村口的高端民宿集群說。

  借助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契機,德清作為杭州都市圈重要節點,通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將村里閑置宅基地整合盤活,由此仙潭村得以引入城市資本打造精品民宿50余家,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5.6萬元。

  嘉興市南湖區鳳橋鎮聯豐村的村落景區(11月18日攝)。組圖均為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以德清為縮影,傳遞出浙江建強發展軸、促進區域連片協同發展的重要理念。

  2003年浙江啟動“千萬工程”以來,浙江歷任省委書記都親自抓“千萬工程”的部署落實和示范引領,每年召開省市縣黨政“一把手”悉數出席的全省現場會。

  20多年來,“千萬工程”歷經不同階段,從整治農村環境到建設和美鄉村,從鄉村振興到縮小“三大差距”,內涵不斷豐富。2025年,浙江省委一號文件進一步創造性提出建強“縣城—中心鎮—重點村”發展軸,打開了浙江城鄉融合實踐新通道。

  這一發展軸以縣域為重要單元,縣城、中心鎮、重點村為關鍵軸點,旨在通過空間優化、產業聯動、功能互補,推進縣域內產業集群、人口集中、服務集成、資源集聚。

  山區縣衢州開化鎖定“錢江源‘兩有’共富”發展軸,踐行“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囑托,自北向南貫穿4個鄉鎮,沿著馬金溪將知名景區、AAA級景區村以及40多個濱水公園相串聯,構成了名副其實的“公園風光帶”。

  發展軸是迸發城鄉活力的產業軸。土特產一頭連著廣袤鄉村,一頭連著廣闊市場。近年來,嘉興海鹽縣錨定黑豬等特色品類,打造“龍頭企業鏈主牽頭、農民多方參與、鏈條收益反哺”聯農新機制,每頭黑豬可帶動農民增收200元至300元,“共富工坊”與周邊10個村社簽署定向招工協議,累計吸納剩余勞動力1000余人,人均月增收4000余元。

  這是位于嘉興海鹽的嘉興市青蓮養殖科技有限公司黑豬養殖牧場。

  發展軸是以城帶鄉、以強帶弱、先富帶后富的帶動軸。為推動片區組團發展,紹興新昌縣將下巖貝、后岱山、金山村3個村所有項目整體布局、整體推進,進一步打破行政村之間的壁壘,形成“黨員人才共育、特色品牌共創、產業發展共興、基層治理共管、為民服務共推”的良性發展模式。下巖貝·金山上片區黨委書記吳初健說:“去年片區的經營性收入達到了260萬元,相較2021年增長了150%?!?/p>

  今年以來,浙江以點串軸、點軸聯動、以軸帶面,形成縣域發展強引擎,打開城鄉融合主通道,助力加速探索共同富裕體制機制。

  目前,浙江已公布兩批次87條省級發展軸,涵蓋146個中心鎮、581個重點村組團片區,軸域面積覆蓋縣域面積的46.4%,人口占縣域常住人口比重的73.7%。

  打造和美鄉村 彰顯詩畫浙江新氣質

  在金華磐安縣烏石村,獨特的黑色玄武巖墻體建筑群保存完整,這個被稱為“空中鄉村”的古村落,如今已成為游客紛至沓來的熱門景點。

  農家樂業主周其華剛送走一批上海游客,又忙著準備下一批團隊的特色藥膳?!拔覀兇逡劳袨跏衔莺透呱狡脚_,發展民宿和農家樂,現在全村有近80家農家樂,床位2000多張?!敝芷淙A說。

  浙江通過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以產業發展賦能鄉村加速振興,和美鄉村在之江大地上遍地開花?!稗r業+休閑康養”“農業+文化”“農業+旅游”等深度融合,鄉宿、鄉購、鄉娛、鄉學、鄉旅等鄉村文旅新業態加速發展。

  走進嘉興桐鄉市崇福農創園,連綿的溫室大棚映入眼簾,許多大學生和新農人入駐創業。在這里,“90后”陳思沖培育的5000株鹿角蕨舒展著枝丫,其中一株曾賣出7萬元高價;“95后”廖萬甜則從1萬元起步,打造出浙江最大的花燭育種基地。

  這是嘉興市南湖區余新鎮嘉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1000多畝智慧果園示范園區,采用數字化系統進行實時監控和管理。

  泥土成為夢想的起點。20多年來,嘉興不斷重塑鄉村功能,激活村莊經營,喚醒沉睡資源,對村莊的人、財、物、地、產、景、文等資源,統籌規劃、配置、組合、營銷,激活鄉村多重價值。

  在寧波余姚市黃家埠鎮五車堰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和諧美麗的景象讓村民樂享幸福與實惠。該村對閑置的破落宅院或宅基地,由村集體出面統一整治,以“村中菜園”再造“綠色景觀”,實現經濟效益和鄉村特色有機融合。

  走進衢州龍游縣溪口村,但見秀美的靈山港穿村而過,溪口古街沿江蜿蜒而建,堰壩、古渡、護岸串聯成景,推窗見水、開門見山、粉墻黛瓦的民居散落江邊,不僅引來大量攝影愛好者,連帶著村里的民宿、咖啡館、餐廳等也人氣十足。

  這是嘉興市南湖區鳳橋鎮聯豐村村落景區里的村口咖啡館,也是游客的熱門打卡點。

  溪口村黨支部書記陳民強介紹,村里通過打造幸福河湖,走出一條建好宜居村景的新路子。鄉村有了人氣,不光投資運營這些業態的新農人有錢可賺,周邊農戶也隨之開起了農家樂、小吃店等配套產業,就地實現增收。

  為進一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浙江還創新實施農房改造、管線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動,配套出臺實施意見、建設指引。如今,浙江農村人居環境水平持續位居全國前列,鄉村風貌彰顯“整體大美、浙江氣質”。

  城鄉服務均等 提升民生福祉新水平

  在嘉興,一輛往返于城區和近郊農村的101路公交車,不僅串起了沿途的風景,也縮短了城與鄉的心理距離。城市街道樓宇與鎮村特色產業無縫銜接,美麗鄉村與文旅景點交相輝映。

  這是嘉興市南湖區鳳橋鎮三星村。

  抵達嘉興市南湖區鳳橋鎮三星村公交站,一撥人歡笑著下車。公交站旁的草地上,“開往春天的101路”幾個大字格外顯眼。

  “101路公交線路于2002年開通,往返于嘉興火車站和鳳橋。在這條線路開通前,村民想出村進市非常麻煩?!比谴妩h委書記徐利軍回憶,101線路開通后受到了廣泛好評,單程僅需4元,方便實惠,當時19座的中巴車幾乎趟趟爆滿。

  這樣的便民場景,如今在浙江鄉村隨處可見。作為全國首批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浙江以“七優享”工程為抓手,推動教育、醫療、養老等優質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讓城鄉居民共享發展成果。

  2024年,浙江學前三年到高中段的15年教育普及率達99%以上,基本養老和醫療保險參保率實現“全覆蓋”,人均預期壽命提升至82.5歲,國民體質合格率達94.3%以上,均居全國前列。

  面對城鄉教育發展不均衡困境和人口向城鎮轉移趨勢,杭州淳安縣著力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構建“高中向縣城集聚、義務教育向片區中心集聚、學前教育向鄉鎮中心集聚”的梯度化服務體系。

  如今,優質教育資源成為吸引人口集聚的“強磁場”,當地也提升了農業轉移人口進城的意愿和穩定性,而配套的就業、安居等政策形成閉環,讓進城家庭實現“安居樂業”。

  在嘉興海寧市桃園村,組團發展讓“一個村富”變成“一片村富”,不僅產業一起興旺,公共服務也隨之一同升級。足球場、網球場、門球場、室內籃球館、黨史軍史館、鄉村書店依次落地,三甲醫院把診療車開進村里,211項民生事務在家門口的服務站全辦完……片區里現在有316個自然村落、1.1萬戶、3萬多人,共享一個“大桃園”名號。

  “晚上燈火一亮,廣場舞、羽毛球、匹克球場場爆滿,年輕人下班從城區往回跑,大學畢業回來創業、做直播、搞營銷,村里難得見到空房子?!碧覉@村黨委書記金正華說。

  浙江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王通林表示,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千萬工程”引領浙江率先走出了城鄉融合發展之路。要深刻把握浙江城鄉關系步入一體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新趨勢,加快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有序流動,塑造城鄉共同繁榮新形態。

 這是嘉興市南湖區鳳橋鎮聯豐村的綠道和村落景區。

  回望過去,浙江的城鄉融合實踐,始于“千萬工程”。放眼未來,浙江的縮差共富探索,也將在“千萬工程”的牽引下,繪就美好動人的新圖景。(記者 鄔煥慶 許舜達 唐弢 彭嵩涵)

【糾錯】 【責任編輯:趙文涵】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