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在意大利羅馬舉行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授牌儀式”上,聯合國糧農組織正式授予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復合養殖系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獎牌。
接過獎牌,77歲的沈志榮心潮澎湃。
沈志榮是歐詩漫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多年來,他立志要讓中國珍珠從籍籍無名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如今,歐詩漫珍珠年產值超70億元,這背后,凝縮著沈志榮五十多年如一日的堅守。
技術攻堅
湖州市德清縣地處杭嘉湖平原水網地帶,河港縱橫、漾蕩密布、水質優良,特別適合淡水蚌的生長繁殖,自古便是珍珠養殖的要地。
1967年,19歲的沈志榮開始研究人工育珠。無專家可詢,無教材可依,沈志榮手中僅有的,是老漁工帶回的幾件簡陋工具和三張字跡模糊的油印圖紙。

沈志榮(右一)在生產車間檢查產品質量。受訪者供圖
路在何方?唯有躬身實踐。他與兩位同伴組成“摸蚌小組”,在河水中摸索探尋,歷時3月,撈出上千只河蚌。他還守在河畔,觀察河蚌呼吸的微妙規律,給河蚌“動手術”——在蚌殼開合的瞬間完成“植珠”。
“那感覺,好像在顯微鏡下飛針走線,分秒必爭?!鄙蛑緲s回憶道。
失敗如影隨形,但他從每一次挫折中總結經驗。他發現,氣溫穩定在20攝氏度時“手術”成功率最高。一年后,首批人工孕育的珍珠泛出瑩瑩微光。沈志榮熱淚盈眶:“路找到了!”
育珠初成僅是序曲,規?;c高品質養殖才是產業騰飛的雙翼。
20世紀70年代,沈志榮發現:小規模養殖的三角帆蚌,其孕育的珍珠光潔潤白,品質遠勝其他蚌類。然而,大規模繁育三角帆蚌的問題橫亙眼前:最適水溫、最佳環境、幼蟲宿主選擇……
他再次一頭扎進未知的領域,從水流速度到水溫變化,從氣候影響到底質條件,事無巨細,反復試驗。
1975年,沈志榮團隊終于突破“三角帆蚌人工繁殖技術”難題。消息一出,近20個省份的珍珠養殖團隊紛至沓來取經。
然而,高密度養殖的陰影隨之降臨——致命的病毒性蚌瘟病肆虐。沈志榮數十次往返于德清與上海之間,向頂尖專家求教,在條件簡陋的實驗室里進行接種、檢測。接近兩年的艱辛求證,他成功研發出防治技術,將瀕臨崩潰的產業從懸崖邊拉回。
二十載光陰磨礪,沈志榮將浙江省的優質珍珠產出率從不足8%提升至70%。
產業報國
沈志榮育珠成功的消息,最令德清縣雷甸鎮水產村的鄉親們歡欣鼓舞。他毫無保留,將技術傾囊相授。
隨著規模擴張,殘次珍珠堆積如山。怎么辦?1976年,他創辦德清縣雷甸珍珠粉廠,按照國家藥品標準生產珍珠粉,成為中國珍珠深加工領域的“破冰者”。

1982年,沈志榮珍珠實驗室針對三角帆蚌瘟病進行研究。受訪者供圖
1979年,一次考察之旅,讓沈志榮目睹了日本珍珠產業的大規模與深加工。1982年,他毅然創立浙江珠麗化妝品廠,跨界進軍當時尚屬“無人區”的珍珠護膚領域。
深加工技術的突破,帶動了珍珠價值的升華——珠寶級珍珠僅占總量5%,工藝品級珍珠占15%左右,其余80%通過化妝品、藥品等精深加工“物盡其用”,產業鏈價值得以幾何級增長。
1992年,浙江歐詩漫實業總公司應運而生。這不僅有效化解了產業發展的瓶頸,更開創了“珍珠+”多元化發展的嶄新圖景。
沈志榮的市場洞察力十分敏銳。2006年電商初露鋒芒,他便果斷布局淘寶;2019年面對市場變局,他力排眾議,堅定加碼線上渠道——2024年線上商品交易總額突破40億元,歐詩漫連續5年蟬聯國貨美白護膚品類榜首。
如今,歐詩漫已發展為集珍珠養殖、科技研發、精深加工、全球銷售及文化展示于一體的全產業鏈領軍企業,年珍珠加工總量近百噸,占全球淡水珍珠總產量的10%。
文化傳承
在沈志榮心中,珍珠不僅是商品,更是承載著數千年文化的瑰寶。
2016年,德清縣委縣政府正式啟動“德清珍珠系統”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工作。沈志榮帶領歐詩漫控股集團傾力協助,修復建設小山寺遺址公園、小山漾珍珠生態養殖基地,籌建珠祖殿,更精心打造了“世界珍珠之源”歐詩漫珍珠文化園景區。這里每年吸引大量海內外游客,成為感知源遠流長珍珠文化的重要窗口。

十年磨一劍,功成天下知。2025年5月,“德清珍珠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正式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水產養殖類世界級文化遺產。
如今,依托“珍珠+”全產業鏈的深度融合,養殖、精深加工、科技研發、文化旅游交相輝映,珍珠產業已從單一養殖拓展至美容護膚、健康保健、文化旅游等廣闊領域,構建起“產學研游”一體化的繁榮生態。
沈志榮說:“珍珠的價值不僅在于成為珠寶,更在于它能普惠于民?!苯刂聊壳?,德清珍珠產業帶動就業近2萬人,形成了“養殖—加工—文旅”深度融合、惠及萬家的共富模式。面對當地居民的夸贊,沈志榮總是謙遜地說:“一人富不算富,萬家富才是真富?!边@顆凝聚匠心的珍珠,已成為照亮共同富裕之路的璀璨明珠。
歐詩漫的崛起,不僅是一個民族品牌的革新,更是中國工匠精神向世界發出的鏗鏘宣言。誠如聯合國糧農組織專家艾莎(Aicha Bammoun)評價:“德清珍珠系統為中國傳統農業智慧走向國際舞臺搭建了新的橋梁,具有示范性意義?!?/p>
佇立在小山漾畔,粼粼波光映照著沈志榮欣慰的笑容。掌中的這顆明珠,早已掙脫河蚌的束縛,化作中華匠心的璀璨結晶。(記者 邱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