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哥讀詩】宦海弄潮 人生幾何-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4 10:23:23
來源:新華網

【空哥讀詩】宦海弄潮 人生幾何

字體:

碧落秋方靜

騰空力尚微

清風如可托

終共白云飛

(北宋 寇準)

  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一個冷處連烏鴉都不飛的寒冬,澶州城頭北風凜冽,44歲的宰相寇準毅然立于城墻之上,玄色朝服在寒風中獵獵作響。遠處,契丹軍營的星火點點,馬嘶聲聲。厲風吹著臉龐,像刀刮一樣生疼。當他轉身看了一眼縮坐在龍車里忐忑不安的真宗皇帝,不禁啞然。他沉默了須臾,從牙縫里擠出一句話:"陛下此刻唯有前進一尺,不可后退一寸。"這句話,不僅成就了"澶淵之盟"的不世功業,也“焊死”了他與真宗皇帝的君臣糾葛,注定了他宦海沉浮的傳奇人生。清風如可托,終共白云飛。帝王之心,豈是臣子可托?

一、少年剛直,不知忌諱

天苑清塵宿雨收,翠華觀稼慶盈疇。

氣和玉燭成豐歲,露冷金莖凜素秋。

日麗鮮原平杳杳,煙含嘉谷郁油油。

共知省斂敦農事,信史騰芳紀圣游。

(北宋 寇準)

  太宗淳化二年(991年),那日大雪初霽,紫宸殿中炭火微弱??軠柿⒂谟?,慷慨陳詞,直指太宗處理王淮、祖吉貪贓案不公。帝怒而起,欲退入后宮??軠示辜膊缴锨?,一把扯住龍袍,高聲道:“愿陛下復坐,事決乃退!”頃刻間,滿殿鴉雀無聲,唯聞殿外風嘯。太宗目光如冰,終復坐決事。這個19歲就中進士的少年天才,讓太宗愛之不能,恨之不得。這可是自己培養的當代魏徵啊,難得滿朝文武中能有一個敢直顏犯諫的忠臣??墒沁@天不怕地不怕在性格,恐常人難以馴服。

  此時已是太宗晚年,朝綱漸弛,貪腐滋生??軠蕰r任參知政事,以魏徵自期,屢次直言進諫。冒然寇準之直,源于太宗早年“勵精圖治、重用諍臣”的政治氛圍,卻未察覺帝王態度已由鐘愛一步一步轉向遺憾。

  太宗晚年猜忌日深,欲樹絕對權威??軠嗜砸浴熬脊仓巍崩硐胫敝G,卻不知時移世易?!端问贰吩u其“剛直自任”,實乃書生政治理想與晚年帝王心術的劇烈碰撞。特別是寇準那得理不饒人的倔強,讓太宗不由得怒斥:你就是一只老虎,也該通人性啊。一月后,敕書下:罷參知政事,出知青州。

二、澶淵之功,反成原罪

念子隔江海,浩然時已秋。

蟬鳴關外樹,人在水邊樓。

發白猶搜句,時清尚旅游。

遙思當永夜,不寐向孤舟。

(北宋 寇準)

  景德三年(1006年),宮中夜燭搖曳,真宗與王欽若密談。欽若俯耳低語:“陛下聞博乎?博者輸錢欲盡,乃罄所有出之,謂之孤注。陛下,寇準之孤注也,斯亦危矣?!保ā端问贰た軠蕚鳌罚┱孀谀徊徽Z,目光漸冷。次日晨光微熹,罷相詔出,寇準恍如夢中。

  成也澶淵,敗也澶淵。澶淵之盟,雖是城下之盟,但宋遼息兵,換得民生休憩,不失為一大喜事。何況是太宗御駕親征、遼兵臨陣折將換來在勝利成果。而且真宗皇帝允諾300萬兩(匹)的籌碼,寇準一句“過30萬兩,吾取汝首級”就敲定了年輸30萬兩成交。自此,寇準聲望臻于頂峰,常以澶淵之首功自居。

  澶淵之盟,寇準自以為功高過世,真宗也自以為冒死御駕親征之功,但就是有人以城下之盟攻訐寇準。并且,真宗皇帝最為不爽的是,自己竟是被寇準“押赴戰場”的!須知,宋代皇權極力防范“權相”再現??軠室栽紫嗾票?、決策親征,雖成不世之功,卻犯“武臣權重”之忌。王欽若以“孤注”喻澶淵,其實是道出帝王心底最大恐懼,即寇準可挾軍功、民心以自重。所以罷相不單單是佞臣讒言,本質上是寡人亦有難言之隱啊。遙思當永夜,不寐向孤舟。不知此刻的冠相,此刻何所思,此刻何所憶。

三、相權之爭,政見難容

只有天在上

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

回首白云低

(北宋 寇準)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春雨綿綿,禁中文書往復??軠室詷忻苁股矸?,屢駁中書所呈文書,指責王旦“違制”。王旦默然集錄所有被駁文書,呈送御前。真宗召寇準質問:“中書行事,亦皆合規乎?”準昂然曰:“唯見其違,不見其合!”帝拂袖而去。

  北宋中樞實行“二府制”,中書與樞密院分掌文武,互相制衡。到了真宗后期,黨爭初萌,制度制衡異化為派系傾軋。因此,寇準與王旦之爭,倒不僅僅是純粹出于私怨,而是反映出宋代“分權制衡”制度的內在矛盾??軠手鲝垺霸紫囗毧偞缶V”,王旦則堅持“政出多門、圣心獨斷”。這種制度性內耗,使北宋政治漸陷“無事而爭、有事而潰”的困境?!端问贰ね醯﹤鳌份d此事,稱“上由是益厚旦而疏準”。

  一生都要爭個高低的寇準,當他感悟回首白云低時,是不會體會到高處不勝寒的恐懼吧。其實這不能責備寇準,誰讓他一生這么順利呢。他的父親,就是五代時的科舉狀元,基因就是好啊,所以他19歲就中進士,比那個唐朝天才少年柳宗元還年輕兩歲,和蘇軾的弟弟蘇轍中進士的年齡一樣。不但如此,他和白居易一樣,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同榜中最年輕的一位(時稱探花)。除了太宗皇帝的偏愛,想必當初同年的大哥蘇易簡、‌李沆、‌向敏中、‌王旦‌們也沒少關心他位小弟,33歲的寇準就登相位。

四、酒后失言,功敗垂成

蕭蕭疏葉下長亭

云淡秋空一雁經

惟有北人偏悵望

孤城獨上倚樓聽

(北宋 寇準)

  天禧四年(1020年),夏夜樞府宴飲,燭影搖紅??軠示坪ǘ鸁?,拍案道:“太子當監國,丁謂、錢惟演,佞臣也!”屏風后影動,有小黃門悄步退去??軠湿q自舉杯,不知大禍將至。次日,宮中傳出“寇準結黨密謀”之語,真宗在病中下詔:罷相,貶知相州。

  當時真宗病重,劉皇后預政,與丁謂、錢惟演等結成后宮+官僚聯盟。太子黨與后黨之爭日趨激烈,寇準此時言不擇口,自然禍從嘴出。更何況,皇帝老子還沒駕崩,你寇準就揚言太子監國,其居心何為?須知自古皇帝與太子,也是情仇兩隨的,何況還有位劉太后。

  因此,此次寇準之敗,表面因酒后失言,其實是未能洞察北宋中期階級斗爭新動向——后宮干政。真宗晚年,劉皇后借批奏、傳旨逐步掌權,與外朝丁謂等人形成利益集團??軠嗜砸浴笆看蠓蚯辶鳌弊跃?,不知己且不知彼,終致政變未行而身先敗?!独m資治通鑒長編》明載:“后預政漸久,威權日盛”。

五、南貶雷州,孤忠遺恨

秋末楚云端,行侵苔蘚斑。

愁腸不厭酒,病眼豈逢山。

遠路有時到,宦游無處閑。

卻思清渭北,煙柳掩柴關。

(北宋 寇準)

  乾興元年(1022年),一騎南下,馬蹄聲碎。使者馬前懸錦囊貯劍,直趨雷州。戍樓之上,寇準北望中原,青山疊障,歸路已斷。使者宣詔聲冷如鐵:“……欺君罔上,永不赦歸?!笨軠蕪娜莅萁?,容顏枯槁,唯目光仍澈如澶州當年。

  由于真宗駕崩,劉太后聽政,丁謂專權。新舊黨爭至此變為你死我活的政治清洗??軠十斎皇沁@些人的眼中釘、肉中刺,豈有復用之理?

  從時間的維度來看,寇準最終之敗,標志北宋政治生態從“政見之爭”徹底走向“黨派清洗”。丁謂派刺客持劍示殺意(《宋史·丁謂傳》),雖未得逞,但政治迫害之酷烈已前所未有??軠手?,不是一個人的悲劇,而是傳統士大夫政治理想在皇權、后宮與權臣多重擠壓下的破滅。

  當晚年的寇準登雷州戍樓,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其中蒼涼,似嘆似悟?;叵氘斈暝阱ぶ莩穷^,士大夫之風骨又堪為世表。

六、風骨長存 人生幾何

岸闊檣稀浪渺茫

獨憑危檻思何長

蕭蕭遠樹疏林外

一半秋山帶夕陽

(北宋 寇準)

  按照史書記載,寇準曾因羹污須而怒斥丁謂:“參政,國之大臣,乃為官長拂須耶?”其剛直如此,但又曾獻“天書”以迎上意。王旦嘆曰:“寇準真乃天人耶!何以中道變節?”——理想與現實之間,誰人能全然超脫?

  寇準五起五落,表面是性格悲劇,實則可以窺視到北宋政治體制內在矛盾的縮影。

  一是皇權欲集權又需能臣,造成“猜防政治”;二是士大夫以天下為己任,卻陷于“君子小人之辨”;三是分權制度本為防專權,卻導致效率低下、黨爭加劇。

  范雍總結云:“萊公雄才大略,而不善韜光養晦;忠君愛國,而不諳帝王心術?!贝搜噪m切中要害,卻未完全盡意??軠实恼嬲瘎?,在于他身逢一個逐漸封閉的時代,卻懷抱著一個開放包容的政治理想。

  五起五落,寇準或許認為無所謂成敗,他只是傳承中國知識分子應有的精神——在個人浮沉與時代洪流之間,偉大從來不是勝利的代名詞,而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

  一半秋山帶夕陽。誰能理解當年意氣風發、目空一切的天才少年病逝雷州前的恬靜與仁慈。與王安石一樣,一旦離開了政壇,他們的真正的人性才得以徹底的彰顯。自己的死對頭王旦被貶得更遠,經過自己的住所,家人們欲行不軌??軠什坏镁坪貌藷崆榭畲?,還將全體家人鎖在院內。待王旦遠離,他才開門長輯:“王公好走!”不禁讓人想起蘇東坡對王安石的表白:“從公已覺十年遲”。

  君心,臣心,詩人心,何時能心心相應?此事古難全?。▌④?玉平)

【糾錯】 【責任編輯:劉勉】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