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哥讀詩】千年銅印沉江底 十萬簡牘走馬樓——三國東吳廖咨名印試考(上)-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1 16:10:33
來源:新華網

【空哥讀詩】千年銅印沉江底 十萬簡牘走馬樓——三國東吳廖咨名印試考(上)

字體:

  青銅無言,翼若垂天。簡牘有韻,氣息萬年。一枚無聲的銅印,攪動千年后人的思緒。深埋井中的簡牘,再現當年三國風云。文字的基因在復活,這就是中華文明的偉大所在。

  一、原來陸口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人們只要談起三國,自然就會想到赤壁之戰。而說到赤壁之戰,人們會不禁脫口而出蘇東坡的這首《念奴嬌》。東坡被貶黃州以后,就惹出了文赤壁與武赤壁的官司。其實,東坡先生自己內心是非常明白的。所以,他說“人道是”。當然,現在人們不爭了,干脆把黃州赤壁稱為東坡赤壁。

  關于赤壁之戰,在那刀光劍影中,留下千古傳誦的佳話甚至神話,草船借箭、舌戰群儒、苦肉計,猛將關羽、呂布、太史慈,大軍師諸葛亮、陸遜、司馬懿等英雄人物膾炙人口?;馃秊趿值膽鸹甬嬅孀鳛樘貙懺谟耙曌髌分袝r??梢?。但是,還有一個細節卻少有人關注,那就是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當時駐扎在什么地方呢?

  赤壁之戰后的劉備大意失荊州、關公走麥城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三國志·吳書》中多次提到:“建安十九年……孫權遂置南三郡長史,關羽盡逐之。權大怒,乃遣呂蒙督鮮于丹、徐忠、孫規等兵二萬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使魯肅以萬人屯巴丘以御關羽,權住陸口,為諸軍節度”??梢姰敃r魯肅屯兵在巴丘,即岳陽?,F在岳陽樓下仍然保存著當年魯肅的點將臺和二喬墓。岳陽樓正東約500米處還有一座魯肅墓,據說這都是衣冠冢。而火燒烏林令曹操敗走華容道的孫劉聯軍的駐兵之地就在陸口,現在的陸口吳王行祠遺址相傳為孫權赤壁之戰指揮所。

  那么陸口在什么地方呢?怎么這么一個重要的軍事重鎮居然就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了?陸口,現在湖北省咸寧市嘉魚縣陸溪鎮的古稱,因地處陸水河注入長江的交匯處得名。陸口這一江邊小鎮早在西漢時期就建制存在了,而且在孫吳政權時期因一場轟動全吳的官司而名揚天下。只是因為后來“鄰家小弟”赤壁的名聲太大,人們漸漸就淡忘了這一軍事重鎮。

  二、還是陸口

吳簡大木簡(來源:瀟湘晨報)

楚地潛藏千百載,天光重現走馬樓。

隸痕猶記糧秣事,墨色深染臨湘土。

片牘能承軍國計,孤簡暗訴黎民憂。

誰言青史皆將相,殘字無聲頌春秋。

(譚玉平)

  1996年長沙走馬樓的一口古井,超過十萬枚的簡牘破土而出,意外開啟了一扇通往三國孫吳時期的大門,經過考古專家整理發現有字簡十萬余枚,其內容大多為三國時期長沙郡的戶籍、賦稅、司法等信息。就是這批出土的簡牘,把人們的視線再次聚焦到陸口這個小鎮上。

  這批簡牘中,發現了一樁性質為官吏瀆職,盜竊官物的刑事案件的記載,發案地點就在史書記載的軍事重鎮——陸口。該批司法文書簡牘引起國內外學術界廣泛的關注和研究,學界定名為“許迪割米案”,即東吳時期的一樁職務犯罪案件。此后,有十幾篇學術文章討論了該案。楊芬《說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中的“淕口”》一文,詳細考證了發案地“淕口”即史料文獻中的“陸口”。

  許迪割米案的大致內容為,當時的小吏許迪利用職務之便,盜用官府112斛6斗8升鹽米,被值班官巡查發現。許迪為逃避懲罰,一度翻供。最終,面對確鑿證據,許迪低頭認罪,承認盜米事實,接受法律嚴懲。

  學界在整理研究已披露的走馬樓吳簡中,發現有五百多枚關于許迪割米案的簡牘,其中該案案發源起的關鍵人物廖咨引起了學界進一步的關注。

  三、廖咨何人

龍蟠虎踞石頭城,霸業初開鼎足成。

赤壁東風焚魏甲,烏林夜火照吳旌。

周郎羽扇掠寰宇,諸葛綸巾定太平。

青史幾多名將影,大江猶聞戰鼓聲。

(譚玉平)

  走馬樓吳簡《錄事掾潘琬》文書木牘中,廖咨的身份稱呼有兩個,一個是簡牘中多次出現的“從史位廖咨”,一個是竹木牘50號中出現的“廖直事”。從史,官名,漢朝郡縣不列入諸曹的散吏?!稘h書·兒寬傳》:“而寬以儒生在其間,見謂不習事,不署曹,除為從史,之北地視畜數年?!鳖亷煿抛ⅲ骸皬氖氛?,但只隨官僚,不主文書?!卑沧麒?、熊鐵基著《秦漢官制史稿》中進一步闡述:“不署曹為從史(從即冗從之從),不主文書,只隨官僚,不做職吏即為散吏?!?/p>

  竹木牘50號“錄事掾潘琬請求縣金曹將重考實結果上報郡府文書”中記載:“用飲食不見,為廖直事所覺,迪以四年六月一日偷入所割用米畢,付倉吏黃瑛受?!睂W界對該案相關的所有文書復原考證公認為此“廖直事”即為廖咨。胡平生《長沙走馬樓三國孫吳簡牘三文書考證》一文認為“直事,當值主事官員?!边@一觀點被學界大多認可。

  可見,廖咨在三國東吳嘉禾二年之前是一位無具體職事之吏的散吏。嘉禾四年,廖咨奉尚書指令檢校官鹽薄時,發現許迪割米案時,是以“從史位”的身份出現的。他檢校完后又上表匯報,后成立專案組。他作為專案組成員之一,即為簡牘所記錄的的“從史位”。

  孫亮繼位(252年)后,廖咨因辦案有功,調任左將軍,屬于東吳高級武職,曾參與東吳對山越(江南山區土著民族)的鎮壓行動。東吳為鞏固后方和擴充兵源,長期對山越用兵,廖咨在此類軍事行動中擔任中層將領。廖咨是東吳將領周祗的部下。周祗在鄱陽募兵被殺后,部眾轉由廖咨統領。陸遜認為其可能反叛,遂發兵擊破之。廖咨兵敗后下落不明。

  關于廖咨的后來,《資治通鑒·卷七十四·魏紀六》有模糊的記錄:“吳將軍周祗卒,眾以付咨。陸遜聞之,曰:‘祗子弟少,而悉以強兵付咨,咨必為變?!绰受娪懽?。咨勒兵逆擊之,遜偽退,咨不設備。遜復進攻,遂大破之,咨走?!币簿褪橇巫杀魂戇d鎮壓,兵敗后逃亡,下落不明了。(玉平,半鐵)

【糾錯】 【責任編輯:李世純】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