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上海世久非遺國際交流會在北外灘的世界會客廳舉行。作為上海深化非遺國際傳播的重要舉措,本次交流會集聚海內外百位專家學者與行業代表,圍繞大漆工藝展開研討,并啟動青年工匠支持計劃,為亞洲傳統工藝國際協作注入新動能。

交流會由上海世久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基金會主辦,上海市虹口區相關部門支持,11家專業機構提供學術支撐?;顒友永m基金會2023年非遺國際交流成果,聚焦八千年大漆工藝的傳承與創新,重點呈現中日工藝交往史,并探索當代非遺保護路徑。
主旨環節中,正倉院事務所前所長西川明彥分享唐代漆器保存修復經驗。中日五位業界代表圍繞正倉院寶物蘊含的工匠精神,探討亞洲漆文化圈面臨的挑戰與共建方向。專題會議則深入漆樹栽培、生漆采割等實務領域,通過三場學術報告與圓桌交流,推動技術經驗互鑒,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甘而可的創作實踐分享,為青年工匠提供啟示。
會上,基金會發布《倡議書》,發起設立“世久傳統工藝技術研修社”,20位中外專家現場署名支持。同步啟動的“世界青年工匠非遺支持計劃”,將以傳承人為核心長期幫扶青年從業者,助力非遺可持續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劉魁立指出,大漆工藝承載人類情感與文化智慧,本次會議為非遺保護傳承作出積極貢獻。據了解,上海世久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基金會計劃將非遺國際交流會機制化,以傳統工藝為紐帶,持續推動技藝傳承與文明互鑒,助力民心相通。
【糾錯】 【責任編輯:崔紅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