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11月4日電(記者喻珮)屈家嶺遺址出土的被譽為“史前混凝土”的紅燒土、16件首次在國內展出的古建珍藏樣本、破解《營造法式》彩畫“密碼”的五彩遍裝斗拱模型……位于湖北武漢的中國建筑科技館4日“上新”。全新開放的古代建筑展廳帶領觀眾領略中國古代建筑技藝。
本次展覽以“源于自然 土木華章”為主題,共分為構、筑、跨、聳、宜5個部分,通過文物、模型、互動多媒體、沉浸式裝置等形式,展現中國古代建筑技藝的燦爛成就。
走進展廳,“牢而不固”的各式榫卯,“墻倒屋不塌”的抬梁式與穿斗式框架,兼具結構承重與裝飾功能的層疊斗拱,穹頂上精美繁復的藻井等,令人目不暇接,展現出我國古建營造技藝的精妙。
展覽的中心位置,集中呈現了16件中國營造學社在古建調查中珍藏的樣本,這也是這批樣本首次走出清華大學、來到武漢展出。透過展柜可以看到,漢千秋萬代印文磚紋路清晰,黃釉、綠釉琉璃滴水上的淺浮雕云龍紋姿態靈動,5件中國營造學社題寫殘片字跡可辨,無一不訴說著中國營造學社調查古建的足跡。

清華大學建筑歷史與文物建筑保護研究所所長劉暢說,這些文物實際上是梁思成等中國營造學社成員收集的古建樣本。希望以中國建筑科技館為窗口,讓更多人近距離感受到中國建筑師投身古建調查保護的匠心,以及應用科學方法研究古建的追求。
配合展覽,中國建筑科技館還推出了“從土到瓦解鎖古建營造密碼”等科普活動,帶領青少年沉浸式感受中國古建的魅力與智慧。
中國建筑科技館于2020年8月19日開館,累計接待游客近120萬人次?!敖衲晔情_館第5年,我們聯動多方實施常設展覽的升級改造,優化展陳形式與參觀動線,增加了多媒體互動區域,致力于進一步提升觀展體驗,助力弘揚工匠精神、保護各類歷史建筑?!敝袊ㄖ萍拣^執行館長張祖禮說。
【糾錯】 【責任編輯:王碧姣 崔紅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