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干路兩邊反復割草、干凈整潔,但村里的背街小巷臟亂差;
新村光鮮亮麗,老村卻破敗不堪,生活垃圾、碎磚塊滿地都是……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不少村民對這樣的人居環境整治表示不滿,稱它們是“面子工程”“沒啥用”。
村容村貌改善,帶來人居環境舒適度提升,本來是一件好事,卻被村民吐槽。當真是,只有“面子”沒有“里子”。
“表里不一”的環境治理投入,一方面割裂村莊,制造村民內部和干群之間的矛盾,另一方面還會導致本該用于發展鄉村產業、改善民生的資金被稀釋、分流,讓鄉村振興的步伐變慢,甚至停滯。過度“好面子”還會加重基層資金壓力,甚至滋生腐敗。
重“面子”輕“里子”,背后是急功近利的政績觀。一些領導干部急于出政績,熱衷于做“表面文章”,應付上級檢查,這類現象值得警惕。
建設“表里如一”的美麗鄉村,必須厚筑“底子”、夯實“里子”。只有這樣,廣大村民才會有獲得感,才能支持并主動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以“人人滿意”帶動“人人參與”。(文案:陳席元、趙久龍、陸華東、王志艷)
延伸閱讀:
新華網三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亂象”
【糾錯】 【責任編輯:馬若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