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餅里沒老婆,夫妻肺片里沒夫妻”,被網友們當笑話來講。但羽絨服里沒羽絨,就讓人笑不起來了。
近日,“7萬余件兒童羽絨服里竟沒有真羽絨”的新聞引發消費者關注。據涉事企業負責人交代,他們用“粉碎毛”以次充好。吊牌上標著70%絨,實際含量基本為0%。
這樣的偷工減料、制假售假,不但讓消費者損失了金錢、壞了心情,還威脅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擾亂相關行業發展。
類似的羽絨造假現象時有發生,且經過各種花式包裝后,讓普通消費者真假難辨。
從警方通報和多家媒體曝光的信息看,目前被查處的偽劣羽絨服,多數具有低價、網售的特征。一些商家打著大牌“平替”的旗號在各大電商平臺招搖過市,在直播間展示的是“好絨”,發的卻是假貨。主播們嘴上說著“把價格打下來”,實際上掛羊頭賣狗肉。有的以次充好,用飛絲、粉碎毛等混合物代替羽絨;有的短斤少兩,標注絨子含量90%,實際連50%都不到;有的惡意造假,干脆用蓬松棉、聚酯纖維等物質填充;有的偽造各類標識和質檢報告……
這幾天,中國羽絨工業協會和許多媒體發布了辨別“真假羽絨服”的小技巧,為消費者選購羽絨制品提供參考。但更重要的,還是要加強技術手段的運用,進一步完善全鏈條監管體系,實現對偽劣產品的源頭追溯和精準打擊。
寒冷冬日,不能讓偽劣羽絨服寒身更寒心。(文案:尹思源)
【糾錯】 【責任編輯: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