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安部網安局”微信公眾號公布一起打擊整治網絡謠言案例。案例顯示,四名自媒體人員為博取流量、直播帶貨,竟精心策劃并擺拍“直播綁架、販賣器官”的虛假視頻。
涉事人員深諳“流量密碼”,為吸睛無所不用其極,把制造恐慌當作斂財生意,把散布謠言視作漲粉捷徑,劇情怎么驚悚怎么編,怎么駭人怎么演,毫無法律和道德底線。
此類擺拍造謠行為并非個案。從編造悲慘身世到策劃家庭矛盾,從刻意制造社會對立到虛構驚悚事件引發恐慌,擺拍套路不斷翻新,造假技術持續“升級”。加上算法推波助瀾,此類虛假內容往往能在短時間內爆發式傳播,其社會危害性呈幾何級數放大。
“擺拍造謠”毒瘤的危害不容忽視。一則無端消耗社會公共資源,警方為核實處置虛假信息,需要投入大量警力物力,擠占本用于民生服務的公共力量;二是擾亂社會秩序,尤其涉及險情、警情等虛假信息,極易引發不必要恐慌,破壞社會穩定;再是污染網絡生態,當這類內容擠占了公共注意力,真實、有益信息的傳播空間便會被大幅擠壓,進而扭曲網絡輿論生態。
“擺拍造謠”虛假視頻,透支了整個社會的信任存量,踐踏法治紅線和道德底線。必須剜除“擺拍造謠”這顆毒瘤,用法治“手術刀”精準切除病灶,讓造假者付出應有代價,更要激活平臺審核的“免疫系統”,讓虛假內容無處遁形。(文案:楊玉華、潘峰)
【糾錯】 【責任編輯:王志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