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至14日,淮水之畔的歷史文化名城蚌埠迎來了一場聚焦“新質醫療·健康促進”的學術盛會——第十一屆2025’老年健康大會在此召開。作為國內老年健康領域的年度標桿會議,本屆大會首次設立“雙青創新論壇”,匯聚九位杰青、優青頂尖學者,聯動劉德培、施蘊渝、陳義漢、高紹榮、周玉杰等近百名院士、專家、老年醫學領域領軍人才及多方力量,圍繞老齡化挑戰下的醫療健康創新路徑展開深度對話,為老年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雙青”創新論壇首亮相:青年才俊展鋒芒 錨定人才培養新坐標
9月12日14:30,作為大會“首秀”的雙青(杰青、優青)創新論壇率先拉開帷幕。作為國家科技人才戰略的核心抓手,“雙青”人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家、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家)既是基礎研究的“潛力骨干”,也是引領學科發展的“領軍先鋒”。本次論壇特別邀請九位來自多學科多領域的頂尖學者,通過“15分鐘報告+5分鐘討論”的形式,集中展示老年健康領域的前沿成果與創新方向。
論壇由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年病學分會主任委員黎健教授致辭開篇。他指出,雙青創新論壇的創辦是大會的“破題之舉”——通過整合基礎研究、臨床應用與轉化創新的全鏈條資源,為老年健康領域培養未來院士級人才。隨后,八位“杰青”一位“優青”學者依次登臺,帶來涵蓋基礎研究、應用技術、轉化醫學等多維度的精彩報告:中山大學潘景軒教授聚焦“Pharmacologically targeting cancer stem cells”(癌癥干細胞的藥物靶向治療),中國醫學科學院陳厚早教授解析“脂肪酸代謝與老年心臟重塑”,中國科學院曲靜研究員探討“系統分析單次運動與長期運動的功能效應”,深圳大學劉寶華教授揭秘“衰老中心法則”,上海交通大學袁荻飛教授分享“腦刺激與功能調控”,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卜軍教授的“晝夜節律與心腦血管?。喊l現與臨床啟示”、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閆小響教授的“冠心病事件鏈的發生機制和干預研究”、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吳岳教授的“ASCVD血脂管理中的臨床問題與基因治療”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姜文劍教授的報告“急性主動脈夾層的非外科治療”。從分子機制到臨床干預,從基礎研究到技術轉化,青年學者們的成果既彰顯了學術深度,更凸顯了解決老年健康實際問題的應用導向。
主論壇啟新章:院士專家論道 共繪老年健康“新質圖譜”
9月13日上午,主論壇在蚌埠醫科大學黨委書記朱立軍的主持下開幕。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年病學分會黎健主任委員致歡迎詞,他系統闡釋了本屆大會“新質醫療·健康促進”的主題內涵——以科技創新驅動老年健康服務模式變革,構建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普惠型健康保障體系。蚌埠醫科大學校長鄭蘭榮代表學校向與會嘉賓致以熱烈歡迎。她介紹,蚌埠醫科大學歷經六十余年發展,已形成多校區協同、多學科融合的辦學格局,尤其在老年醫學領域積累了深厚的科研與臨床資源。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秘書長王金龍在致詞中從國家戰略高度解讀大會意義。他指出,當前我國已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老年健康是重大公共衛生課題與民生工程。本屆大會以“新質醫療·健康促進”為主題,正是貫徹“健康中國”戰略、推動老年醫學創新發展的具體行動。安徽省、蚌埠市有關部門領導參會并講話。
會上,還舉行了《類器官理論與技術》英文專著發布儀式。該書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主編團隊歷時多年編撰,基于2022年中文版升級而來,系統涵蓋類器官構建、工程制備及臨床轉化全鏈條內容,旨在為全球同行提供標準化技術手冊。類器官技術是近年來老年醫學領域的突破性進展,本書的出版將加速技術產業化,為精準醫療提供重要支撐?!?/span>
主旨論壇:院士專家“金句”頻出 解碼衰老與健康干預新靶點
主論壇的核心環節,中國工程院劉德培院士以《細胞衰老與器官衰老》為題,提出“衰老是否可預防”的核心命題。他指出,“衰老與老化不同,全球科技競爭的核心是探索衰老機制?!蓖ㄟ^多年研究,劉德培團隊發現“炎癥在先,衰老在后”,控制慢性炎癥與代謝紊亂可顯著延緩衰老。他提出了“衰老是相對的,可通過精準干預實現延緩衰老”的理念,并強調中醫藥在延緩衰老中的潛力,為老年健康干預提供了全新思路。
中國科學院施蘊渝院士的報告聚焦線粒體基因組表達的表觀遺傳調控這一基礎研究前沿熱點,極具價值。“線粒體基因組表觀遺傳調控與退行性疾病”,深入剖析了線粒體DNA甲基化、組蛋白修飾等表觀遺傳機制在神經退行性疾?。ㄈ绨柎暮D。?、鐵代謝異常及糖尿病中的作用?!熬€粒體是連接環境與基因的‘橋梁’,其功能調控異常是多種老年慢性疾病的關鍵誘因。”施蘊渝團隊的研究成果,為開發靶向線粒體的老年慢性疾病治療策略提供了理論依據。同時,她的團隊圍繞TFB1M、METTL15等基因,探究線粒體rRNA修飾、代謝調控及與認知障礙的關聯等,展現了研究的深度與廣度。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義漢則從心血管疾病切入,分享了新的心電控制系統GABA的新發現。他闡述了GABA傳導在組織學、解剖學、功能學等多方面研究結果,提出心臟組織傳導研究新方向。他指出,GABA系統在心肌起搏細胞中富集,可通過濃度依賴性誘發內向電流,直接影響心臟傳導性;其缺陷與房室傳導阻滯等疾病密切相關,有望成為心律失常防治的新靶點。這一發現為理解心臟電傳導機制提供了全新視角。
中國科學院高紹榮院士在報告中圍繞干細胞衰老的表觀遺傳調控展開。他指出,干細胞衰老受表觀遺傳調控,胚胎發育時,組蛋白、RNA修飾等精準調控基因,決定細胞命運。造血干細胞衰老多因炎癥,衰老的造血干細胞里Selp基因會過度活躍,導致其分化出問題,還易偏向生成髓系細胞。不過,通過干預相關增強子,能改善造血干細胞功能,為延緩衰老帶來新可能。
此外,首都醫科大學周玉杰教授圍繞“高血壓的介入治療—RDN現狀與進展”,系統梳理了高血壓從傳統藥物治療到腎動脈消融技術的變遷,探討通過問題分析、方法學改進、數據庫建立等環節推動治療新技術的突破。
蘇佳燦、田小利、陶軍、劉勇、楊旗、劉浩等六位教授也分別從衰老機制、智能診療、精準醫學等領域帶來前沿學術報告,為老年健康事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多元思路。
11場分論壇“多點開花”:從“頂天”到“立地” 全鏈條賦能老年健康
9月13日下午起,大會同步開啟“干細胞與再生醫學論壇”、“血液衰老及其相關疾病論壇”、“骨衰老基礎研究與干預策略”、“宮廷醫學與疾病非藥物干預”等11個專題分論壇,涵蓋老年慢性病防治、精準診療、智能與生物技術、護理康復等多領域,亮點紛呈。
在“護理論壇”中,四川大學華西護理學院院長胡秀英認為,“護理論壇”因聚焦基層實踐可稱其為“立地論壇”,與主論壇、雙青創新論壇的“頂天”研究形成互補。她以《從中年布局重置老化節律——延緩衰老的生活方式智慧》為題作報告,指出衰老并非不可逆,通過中年階段的飲食、運動、心理干預等生活方式調整,可顯著延緩老年功能衰退?!白o理工作不僅是‘治病’,更是‘治未病’,需從全周期視角構建老年健康管理體系?!?/span>
從雙青創新論壇的青年才俊“挑大梁”,到主論壇的院士專家“指方向”,再到分論壇的“全鏈條”實踐探索,2025’老年健康大會不僅是一場學術盛會,更成為老年健康事業“新質轉型”的重要里程碑。正如大會主席黎健教授所言:“本屆大會凝聚了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戰略共識,為構建普惠型健康保障體系注入了實質力量。未來,隨著‘新質醫療’的深化應用與跨領域協作的持續推進,我國老年健康事業將邁向更高質量的發展階段?!?/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