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健康中國丨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黨委書記廖嵐:以人文為懷 以仁心為尺?為健康中國建設持續注入動力-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19 11:11:58
來源:新華網

對話健康中國丨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黨委書記廖嵐:以人文為懷 以仁心為尺?為健康中國建設持續注入動力

字體:

編前語: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強盛的重要標志,亦是廣大人民群眾矢志不渝的共同追求。為了更好地探討和推動健康中國建設,新華網推出高端訪談節目《對話健康中國》,立足國家戰略高度,緊扣“健康優先”發展理念,深度聚焦在推行健康中國建設中的實踐探索。同時,通過匯聚政產學研醫多方智慧,凝聚社會共識,為健康中國行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與決策參考,助力實現“人人享有健康”的美好愿景,彰顯國家戰略下健康中國建設的時代價值與全球意義。

2015年,“健康中國”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正式成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2016年,《“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出臺,明確提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將保障人民健康提升到國家戰略的新高度。

截至2025年,“健康中國”戰略已穩步推進十年,“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理念也從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逐步滲透到醫療衛生事業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為回顧“健康中國”戰略十年來的實踐成果,展望未來發展方向,新華網特邀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黨委書記廖嵐,圍繞“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成效、面臨的挑戰及未來規劃等話題展開深入探討。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黨委書記廖嵐

以人民健康為中心 公立醫院改革十年深耕見實效

今年是“健康中國”戰略推進十周年。十年來,公立醫院作為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核心力量,在改革浪潮中不斷探索轉型,從戰略定位到服務模式均實現了深刻變革。

談及十年來醫院在“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理念下的戰略轉型,廖嵐書記坦言,這一過程首先體現在對公益性的堅守上,“作為三甲頭部醫院和國家區域中心建設單位,醫院始終將滿足群眾健康需求放在首位,不僅把國內最先進的診療技術帶到百姓家門口,更通過牽頭成立??坡撁?,構建覆蓋全國的分級診療網絡,讓優質醫療資源真正沉下去?!?/p>

她介紹,醫院從單純的疾病治療向預防保健前端延伸,成立健康管理醫學學科,開展疾病早期篩查與健康科普,將“治已病”的重心逐步轉向“防未病”。在推動區域均衡發展方面,醫院通過醫聯體、??坡撁?、遠程醫療等多種形式,發揮輻射效應,實施新技術平移,填補了多個區域的醫療技術空白。

服務模式的創新同樣是轉型的重要一環。廖嵐書記介紹,醫院已構建起全周期健康服務體系,從院前健康管理到院中診療,再到院后康復隨訪、寧養療護,形成了“醫院診療+社區服務+健康管理”的閉環。多學科協同診療(MDT)模式的推廣,讓復雜疾病患者得到更精準的整體化治療;日間手術中心的建設則提高了資源利用率,縮短了患者住院時間。而“互聯網+醫療”的深度應用,更讓在線問診、藥品配送等服務走進尋常百姓家,大幅提升了就醫便捷性。

從“以疾病為中心”到“以健康管理為中心”的轉變,則是改革的關鍵一步。廖嵐書記以實踐案例說明,醫院通過健康管理醫學科對慢性病高危人群的早期干預,顯著降低了并發癥發生率;健康體檢管理中心的早期篩查,則減少了晚期重病的治療成本,緩解了醫保壓力。同時,醫院通過輸出健康管理標準、培訓基層醫生、搭建遠程平臺等方式,推動分級診療落地,讓健康服務延伸至基層,尤其方便了老年群體和異地患者。在公共衛生領域,依托國家級防控基地,醫院建立的“平戰結合”體系在新冠疫情等突發公共事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健康科普與義診則讓更多人主動參與到健康維護中。

面對老齡化加劇和慢病負擔加重的挑戰,廖嵐書記認為,公立醫院仍需持續發力。從強化預防保健、推行MDT模式,到優化出院后延伸服務、建設老年友善醫院,再到深化“互聯網+醫療”應用,每一項舉措都直指“健康有人管、看病不再難、服務有溫度、負擔能減輕”的目標,“這是一項系統工程,既需要醫院管理者保持戰略定力、醫護人員積極主動參與,也離不開社會各界及政府部門等多方的協同支持,唯有凝聚各方力量,才能真正將這項事業推向深入、落到實處?!绷螎箷浾f。

以人文為懷 以仁心為尺 書寫醫者擔當

在“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理念深耕醫療衛生領域的十年間,人文建設作為提升醫療服務品質的核心標志,愈發受到重視。如何將人文關懷從理念轉化為具體診療行為,如何守護醫者仁心、增強醫師群體的職業認同,成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課題。

談及醫院的人文建設,廖嵐書記強調,人文關懷應滲透在診療全過程的每一個細節中,讓患者從踏入醫院到康復隨訪的每一步都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被關懷”。她舉例,為此,醫院通過“制度引導、場景落地、情感共鳴”三個層面推動理念落地:

制度上,開展“優質服務年”活動,推出標準化服務用語,將患者滿意度納入考核,并成立人文護理專委會;場景中,針對“一老一小”設立“橙心助老”驛站、“粉馨護幼”診室,打造人文護理示范病房、“靜音病房”等;情感上,通過崗前人文培訓、分享暖心故事,讓關懷成為醫護本能。在患者口中,新時代的醫護人員被親切稱為“當年的紅軍醫護兵?!边@生動詮釋了人文診療的核心:當醫護與患者“結伴同行”,治療便不僅是身體的治愈,更是心靈的撫慰。

關注醫者群體的成長與價值認同,同樣是人文建設的重要維度。廖嵐書記認為,醫務人員是“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主力軍,需從激勵機制、職業發展、文化建設三方面發力:激勵上,建立榮譽體系、宣傳醫護事跡、解決生活后顧之憂,讓“干得值”成為共識;職業發展上,打破崗位限制、完善評價體系,通過自主評聘為近千名醫務人員晉升職稱,暢通成長通道;文化上,以崗前宣誓、院史館參觀厚植傳承感,借醫師節活動、節日關懷增強歸屬感,更打造卡通IP和文創產品,讓文化可視可感。

對于青年醫生的培養,醫院堅守“傳幫帶”傳統,從入職起筑牢職業理想根基。新職工崗前培訓中,老主任以親身經歷講述從醫故事,院史館參觀讓年輕人觸摸前輩堅守的初心;機制上,“揚帆工程”分層次配備導師,從“青苗”到領軍人才均有專屬培養路徑,博士后雙導師制更兼顧臨床與科研,助力全面成長。

回望健康中國推進的十年,廖嵐書記指出,醫者群體的精神特質與偉大抗疫精神高度契合,醫院的“首創精神、老表精神、艱苦奮斗精神、急先鋒精神”與之呼應,共同構成“1145”新文化體系的核心,“這些精神特質已成為醫院的文化基因,未來將繼續滋養新質生產力,為健康中國建設注入持久動力?!?/p>

黨建引領聚合力 擘畫健康新藍圖

在公立醫院改革的進程中,黨建引領始終是貫穿其中的核心力量。作為醫院發展的“根”與“魂”,黨建工作如何與學科建設、服務優化深度融合,將“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理念轉化為全院上下的自覺行動?

談及黨建工作的實踐路徑,廖嵐書記強調,醫院始終將黨建與業務工作緊密結合,通過“黨建+”模式破解發展難題。在學科建設上,推行“黨建+學科查房”,醫院黨委用4個月時間組織50多場專項查房,與600余名骨干醫護溝通,梳理解決370個實際問題,優化10項核心流程,打通學科發展堵點;實施“雙帶頭人”制度,讓黨員科主任兼任支部書記,在重點學科設立“黨員攻關先鋒崗”,推動黨員骨干沖在技術攻關一線,讓患者在當地就能享受國家級水平診療服務;

在服務優化方面,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停車難”等問題,開展“優質服務年”活動,將職工車位讓給患者,減免急診和住院患者停車費,使等車位時間減少60%;創新“三全五組”工作法,讓黨員全員參與服務提升,通過“揭榜掛帥”機制攻克服務痛點,讓黨建延伸至服務“最后一公里”。

廖嵐書記表示,筑牢“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根基,需要以整體服務重塑體系、以智慧手段提升效率、以“三醫協同”打破壁壘,而黨建引領將始終是這一進程中最堅實的保障,為健康中國建設持續注入動力。

【糾錯】 【責任編輯:顧彥】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