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3日,由新華網主辦的“2025數字賦能社會治理·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與發展大會”在京舉行。來自相關部委負責同志,部分地方市縣區黨委、政府以及政法體系相關單位代表,知名專家學者、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等代表齊聚一堂。大會旨在搭建社會治理領域互動交流平臺,集中展現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探社會治理前沿路徑,為“中國之治”貢獻智慧力量。
全國政協委員、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潘毅琴出席大會并為大會致辭。潘毅琴指出,“楓橋經驗”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經驗。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對“十五五”期間發展做出戰略部署,強調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鄉村治理,完善社區治理。

全國政協委員、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潘毅琴
潘毅琴強調,要堅持用法治思維引領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提升矛盾糾紛預防化解的法治化水平。她提出,綜治中心作為平安中國建設的重要平臺,需推進規范化建設,確保群眾訴求“依法辦、有人辦”,通過健全制度、落實責任、科技支撐等手段,實現“預防在前、調解優先、就地解決”,筑牢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的法治根基。
面對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潘毅琴建議,各級政法機關需要加強數字治理能力建設,推動矛盾糾紛化解的信息化、智能化?!按蛲ǚㄔ?、司法行政、信訪等多部門數據壁壘,實現信息共享與流程閉環,通過數據研判和風險預警,實現對矛盾隱患的早發現、早干預,形成‘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治理新模式?!?/p>
“楓橋經驗”是扎根中國土壤、蘊含中國智慧、解決中國問題的中國方案,其理論總結與創新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潘毅琴呼吁各級法學會要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團結帶領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聚焦數字賦能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發展,深化相關理論研究,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實現創造性轉化與發展,為法治中國建設提供智力支持。潘毅琴充分肯定了新華網作為主流媒體在傳播治理理念中的積極作用,并號召各方以大會為契機,加強交流互鑒,扎實推進基層治理實踐,加快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為強國建設與民族復興營造安全穩定的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