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凝“新”聚力 向“新”而行 創新新就業形態群體權益保障機制-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23 16:52:30
來源:新華網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凝“新”聚力 向“新”而行 創新新就業形態群體權益保障機制

字體:

  11月23日,由新華網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國政法大學城市發展與治理研究院、《信訪與治理研究》刊物提供學術指導,北京綠動未來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2025數字賦能社會治理·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與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凝‘新’聚力 向‘新’而行 創新新就業形態群體權益保障機制”的經驗做法編入《法治獲得感實踐匯編(2025)》。

  近年來,海珠區聚焦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快速發展背景下新業態勞動關系,創新組建全國首個新業態用工保障聯盟,搭建多方溝通交流平臺,匯集靈活就業人員和新業態勞動者,以工作覆蓋助推組織覆蓋,著力打造新就業形態群體權益保障的“海珠品牌”。

  聚焦均衡可及,協調多元聯動,構建“家門口服務圈”

  以多元主體參與創新社會治理理念,全力推動新業態從業者權益保障工作多元化、實體化。一是多元組建聯盟。率先在全國組建廣州市新業態用工保障聯盟,創新引入美團、滴滴、順豐等頭部平臺企業,形成由政府主導、人社牽頭、平臺運營、社會力量參與的“1+1+1+N”行業“大聯盟”自治組織。二是率先組建保障中心。率先在全省組建首個實體化的新業態勞動者權益保障中心,同時聯合區總工會共同打造“新業態人社心港灣+工會之家”驛站?!奥撁?中心+驛站”共同組成了人社服務新業態勞動者的一站式、全功能綜合服務樞紐平臺。三是納入“家門口服務圈”。將新業態從業者權益保障服務納入轄內“一中心、多驛站、云平臺”的多層次全覆蓋勞動關系公共服務體系。

  聚焦行業自治,開展強基工程,推動行業治理規范化

  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推動新業態行業自治。一是發出行業自律倡議。引導涉新業態企業主動履行社會責任,各平臺企業積極響應。二是開展“強弱項補短板”工程。先后圍繞新業態勞動報酬、勞動規則、勞動合同、新型用工關系協議、權益維護服務等開展政策解讀37場,強化保障勞動者權益責任意識,補足平臺企業依法用工“短板”。三是搭建行業交流和協商平臺。建立溝通協商協調機制,開展調研和組織召開座談會36場,聚焦無序亂“卷”進行溝通協調,促進行業規范。

  聚焦權益保障,打造特色品牌,筑造新業者“暖心港灣”

  以和諧穩定的共生關系為理念,出臺新業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手冊,引導勞動者融入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格局。一是設立“新業態從業者權益保障周”。將每年12月第三個星期設為“新業態從業者權益保障周”,提高社會各界對新業者職業認同感。二是搭建“1+N+E”用工爭議“調解服務網”。組建聯盟內部調解中心,設立N個調解服務站,依托“人社一點通”設立智能咨詢服務群,實現多元化解涉新糾紛。三是開展“凝新聚力 感恩有你”系列人文關懷活動。指導“人社心港灣”等各類驛站為所有涉新業態從業者提供“渴能喝水、累能歇腳、熱能納涼、權有保障”綜合服務。

  聚焦高效服務,搭建智治平臺,精準賦能高質量發展

  以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為理念,依托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驗集聚區,為新業態權益保障服務“添溫提速”。一是黨建引領“一站式”服務。在“羊城紅騎手”驛站、康鷺新招工廣場(零工市場)、如祺出行“司機之家”等打造黨員服務中心。二是搭建用工供需平臺。建立新業態用工服務供應商推薦平臺。三是開展AI智慧就業行動。依托自主研發的“海納職通”平臺,搭建新業態智慧服務網絡,開展新業態智慧就業專項行動,線下投放智慧服務機,為新業態從業者提供在線政策咨詢、反饋意見、再就業等服務。

【糾錯】 【責任編輯:陳延特 向思敏】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