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新華網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國政法大學城市發展與治理研究院、《信訪與治理研究》刊物提供學術指導,北京綠動未來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2025數字賦能社會治理·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與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四川省彭州市委政法委員會“‘五治融合’有效探索大型批發市場治理模式”的經驗做法編入《法治獲得感實踐匯編(2025)》。
2024年以來,彭州市整合法治資源,積極探索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治理新模式,實現轄區違法犯罪警情、矛盾糾紛、訴訟案件、信訪事項同比分別下降16.1%、17.3%、6.5%、30%,群體性事件、涉黑涉惡犯罪、安全生產事故“零發生”,有力助推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
該地在的雨潤市場承擔著西南農產品集散樞紐和川渝保供重任,但存在環境“臟亂差”、治安狀況差、管理混亂等問題困擾,雨潤市場矛盾糾紛和治安警情約占濛陽街道總量的60%。彭州針對農批行業矛盾糾紛多為商業糾紛、瑣碎、量大等特點,堅持和解為主、調解優先、調判結合,精準匹配調解力量,構建層層遞進、精準高效的涉農解紛體系。

一是政治統領,“黨建引領”聚合力。打造“西部菜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成立由屬地黨委、職能部門、市場主體、社會組織等共同參與的綜治中心黨支部;整合公檢法司、綜合執法、市場監管、人社等19個相關部門力量進駐,資源共享、問題共商、風險共防,形成了黨委領導、政法統籌、部門聯動、網格治理、社會參與的治理格局。
二是法治保障,“四級調解”止紛爭。根據糾紛復雜程度,實行簡易糾紛網格隨手調、一般糾紛專職人員調、復雜糾紛專業團隊聯合調、疑難糾紛市領導包案調;調解不成的,依法引入聽證、仲裁、訴訟等法律程序,在中心“蔬香法庭”等閉環處置;系統總結涉農產品批發交易的矛盾糾紛和風險隱患,發布“三個一”法治宣傳手冊,為調解提供參考范本,強化群眾的法律意識、風險意識。

三是自治聚力,“微光匯聚”護平安。雨潤市場劃分微網格48個,配備4名專屬網格員和84名微網格員,動員引導市場主體、行業協會、社會組織以及貨運司機、快遞小哥等自治主體參與市場治理,組建“果蔬協會”“外賣情報隊”“蔬果義警隊”等,讓每個個體都成為治理的“參與者”而非“旁觀者”。
四是德治潤心,“暖心治理”撫人心。以民生需求為導向,打造貨車司機“暖心之家”,為奔波在路上的貨運從業者提供“歇腳點”與“避風港”;培育“心慧”社工等專業隊伍豐富“一老一小”服務舉措,搭建起社區與居民的連心橋;加強困難群體關愛幫扶,實現司法救助“應救盡救”,用“暖心事”溫潤“群眾心”。
五是智治賦能,“科技經緯”繡平安。積極擁抱科技,通過匯集海量數據、視頻感知源以及智能網格等手段,構建“蔬和”平安智慧防線,實現智能化、精細化管理;打造“中國·濛陽蔬菜價值指數”,為全國蔬菜產業建立起一個預警平臺和化解風險的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