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檢察院:“三必訪”工作法點燃司法救助“楓橋經驗”新實踐-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23 16:24:24
來源:新華網

內蒙古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檢察院:“三必訪”工作法點燃司法救助“楓橋經驗”新實踐

字體:

  11月23日,由新華網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國政法大學城市發展與治理研究院、《信訪與治理研究》刊物提供學術指導,北京綠動未來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2025數字賦能社會治理·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與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人民檢察院“‘三必訪’工作法點燃司法救助‘楓橋經驗’新實踐”的經驗做法編入《法治獲得感實踐匯編(2025)》。

  背景與起因:關注“沉沒”的悲鳴

  2024年,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檢察院在篩查第一檢察部移送的陳某全強奸案線索時,被害人陳某梅的困境引起了高度關注。陳某梅是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癥、無性自我防衛能力的農村婦女,其丈夫劉某門已于2021年病逝,留下年僅14歲的女兒劉某蘭。案發后,作為加害者的叔叔陳某全(已判刑三年)無力賠償,使本就脆弱的家庭雪上加霜。

  做法與經過:“三必訪”工作法驅動下的高效協同與綜合救助

  面對陳某梅母女的困境,承辦檢察官春華嚴格運用其創新的“家庭訪、村委訪、部門訪”的“三必訪”工作法,深入案發地,將被動受理轉為主動發現與精準施救。

  “家庭訪”察實情、暖民心:春華與村支書一道入戶走訪。眼前景象觸目驚心:精神恍惚的陳某梅在炎炎夏日仍緊裹棉襖,抿著衣襟,對外界反應遲鈍;其女兒劉某蘭對未來充滿迷茫;年邁的外婆力不從心。這次深入走訪,不僅直觀掌握了家庭的第一手信息,更通過面對面的交流傳遞了檢察關懷,初步建立了信任。

  “村委訪”核情況、定方向:春華隨即走訪村委會,詳細核實陳某梅家庭因案致困的具體程度、生產生活狀況、既往未獲救助的原因等關鍵信息。與村基層組織成員深入溝通,共同研判救助路徑,明確需要協調的政府部門和具體政策。

  “部門訪”聚合力、破困局:基于家庭和村委訪掌握的精準需求,春華“一刻也不敢耽擱”,現場即與民政、殘聯、精神病鑒定機構等多個部門依次取得聯系,詳細說明情況,爭取協作支持?;卦汉?,她迅速組織力量開展系列工作:調取被害人丈夫的死亡證明(派出所);獲取村委會出具的關于家庭困境及未獲救助的詳細證明;收集補充相關申請材料。

2

  綜合施策,跑出救助“加速度”:在掌握充分證據和明確政策依據后,科右前旗檢察院迅速啟動綜合救助程序,春華全程緊盯落實。

  聯動司法救助:向上級檢察院詳細匯報案情及家庭極端困境,請求并成功獲得聯動救助支持,為母女二人提供緊急司法救助金(最終核定為2萬元)。

  啟動專業鑒定與評定:協助指導并快速啟動陳某梅的精神病司法鑒定程序,同步協調殘聯部門啟動精神殘疾評定程序,為其獲取長期保障奠定醫學和法律基礎。

  落實“事實孤兒”救助:積極協調民政部門,為劉某蘭成功申請并落實“事實無人撫養孤兒”基本生活補貼,保障其基本生活和教育權益。

  兜底民生保障:幫助陳某梅母女提交最低生活保障申請,并協調民政部門加快審核,使其納入長期兜底保障體系。

  全程跟進督辦:春華持續關注每一項救助措施的審批進度,積極溝通協調解決辦理過程中的障礙,確保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暢通無阻。

3

  成效與反響:法治溫度融化生活堅冰

  在檢察院的強力推動和各部門的高效協同下,以上五項關鍵救助措施在次月均得到全面落實。陳某梅母女的基本生存、醫療保障、女兒教育等問題在短時間內得到系統性解決。

  該案是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右前旗檢察院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運用“三必訪”工作法,成功化解基層社會矛盾、預防因案致貧返貧風險的實踐案例。通過主動發現、精準識別、多部門協同、綜合施策,成功避免了一個家庭徹底崩潰、矛盾升級的風險,維護了基層社會的和諧穩定。

【糾錯】 【責任編輯:陳延特】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