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新華網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國政法大學城市發展與治理研究院、《信訪與治理研究》刊物提供學術指導,北京綠動未來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2025數字賦能社會治理·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與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中級人民法院“以‘交叉執行’硬舉措 做優營商環境軟實力——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法院打造‘法優暖城’品牌的創新實踐”的經驗做法編入《法治獲得感實踐匯編(2025)》。

2025年,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法院深入貫徹落實最高院、自治區高院關于交叉執行的工作要求,將破解執行難作為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創新構建鄂爾多斯法院特色“交叉執行”模式,推動執行工作從“個案攻堅”向“系統治理”轉變,以司法創新實踐破除梗阻、守護公正、護航發展。
制度“鑄劍”,創優全市“一盤棋”。構建起全市兩級法院執行工作統一指揮、統一管理、統一協調的“三統一”架構。在全區率先出臺《推進全市法院交叉執行工作的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形成“中院統籌、基層聯動、跨域協同”的一盤棋工作體系,實現從案件篩選、流程管控到監督考核,構建“全鏈條、閉環式”管理規范。優化督促執行、提級執行、指令執行、集中執行、協同執行五種方式,因案施策,有力攻克一大批“骨頭案”。堅持把精兵強將壓向執行一線,推動101名執行干警輪崗交流,為執行工作注入“源頭活水”。

改革“礪劍”,創新解難“一套拳”。嚴格對標最高人民法院“執行規范三年提升行動”,創新“三字訣”全面釋放改革效能。一是“準”字訣,首創“預交叉執行”機制。在全區首創剛性管理機制精準出擊,通過對小標的案件、涉民生案件、涉中小微企業案件的前置篩選,對擬指令執行的案件,由原執行法院在預交叉執行期內限期執行。未結案件則轉入交叉執行程序,指令其他法院執行,實現了對執行案件的精準分流與有效督促。二是“破”字訣,構建“關聯案件前置核查”機制。依托建成的全市執行案件信息系統,對同一當事人在全市法院的所有涉訴案件進行“穿透式”篩查,徹底打破信息孤島,讓“一邊領錢、一邊賴賬”的失信行為無處遁形。該機制已實現案款協同處理45件,協調金額430.32萬元。三是“嚴”字訣,推出“差異化”追責制度。以執行到位為目的,以保護干警積極性與提升執行規范性為原則,根據原執行法院是否存在主觀過錯或重大過失,實行差異化處理,既劃定了規范執行的“紅線”,又為依法履職的干警松綁減負。
合力“亮劍”,創效司法“一張牌”。將協同執行作為攻堅異地案件的核心引擎,建立三級調度機制。對異地調查取證、財產處置、人員控制等關鍵環節實行全程跟蹤督辦。全市兩級法院不斷創新探索,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法院開通“申請人帶財終本登記窗口”,進一步規范終本案件管理;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法院推行“四定工作法”,推動106件預交叉案件取得實質進展。發布十起典型案例及交叉執行追責案例,以正向引導和反向警示的雙驅動,推動交叉執行工作走深走實。

鄂爾多斯法院以“交叉執行”為著力點,為法治化營商環境注入了強勁動能。執行核心指標全面躍升。今年以來,全市法院執結案件3.77萬件,執行到位金額221.78億元;案款發放率91.53%,發放周期縮短至2.6天;通過交叉執行模式處理案件14778件,成功攻克1498件“骨頭案”,執行效率同比提升20%。執行完畢率、執行到位率、審限內結案率等多項核心指標持續位居自治區前列。營商環境獲得感切實增強,司法公信與社會認可度不斷提高,市場主體對司法公平、效率的信心顯著提升,“法優暖城”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品牌更加響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