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新華網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國政法大學城市發展與治理研究院、《信訪與治理研究》刊物提供學術指導,北京綠動未來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2025數字賦能社會治理·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與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委政法委員會“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 探索西部能源城市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的經驗做法編入《法治獲得感實踐匯編(2025)》。
近年來,鄂爾多斯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為牽引,深化“三分吸附法”,固化形成《矛盾糾紛分級分類多元化解規范》鄂爾多斯市地方標準,打造“暖城善治”社會治理品牌。2021年榮獲“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市”,首獲“長安杯”,2023年底,成功獲批國家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達到98%以上。

暢通受理渠道,全口徑受理群眾訴求
一是綜治中心“一窗受理”。各級綜治中心“一窗式”受理各類矛盾糾紛事項,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辦理誰負責”原則,建立初信初訪案件“月結月清”機制,推動各類訴求即接即辦。上半年,各級綜治中心累計受理各類矛盾糾紛8317件,初信初訪一次性化解率達到95.33%。二是蘇木鄉鎮(街道)、嘎查村(社區)源頭治理。推行“黨小組+網格員+樓棟(單元、聯戶)長”基層微治理模式,切實將簡單矛盾化解在樓棟(微網格),筑牢“第一道防線”。三是群眾訴求“碼上辦理”。全面推行“矛盾糾紛碼上辦”,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精準分流分調,全流程化解矛盾糾紛
制定出臺《矛盾糾紛分級分類多元化解規范》鄂爾多斯市地方標準,推行矛盾糾紛分級管理、分類處置,以“前店后廠”模式發揮綜治中心多元解紛作用。一是簡單矛盾“分流分辦”。矛盾糾紛“中心吹哨分流、部門報到認領”,實現即接即辦、分流轉辦、全程盯辦,以綜治中心為樞紐統籌相關部門形成工作合力。二是一般矛盾“合處合辦”。矛盾糾紛涉及多個部門的,由綜治中心分析研判,確定主要責任部門為牽頭單位,形成矛盾糾紛精準分、聯合調的工作體系。三是復雜矛盾“專業聯辦”。強化“三調聯動”與行業性專業性調解,推動矛盾糾紛依照法治化“路線圖”逐層分流化解。四是疑難矛盾“領導盯辦”。針對牽扯范圍廣、時間跨度長、問題復雜的釘子案骨頭案,健全完善市、旗(區)、蘇木鄉鎮(街道)三級“領導包案”機制,有力推動化解了一批疑難復雜問題。
強化多元協同,全方位破解“事要解決”
一是“信訪代辦”全面承接問題。構建家門口的信訪代辦服務體系,推動實現“百姓張嘴、干部跑腿、部門聯動、統籌解決”的信訪工作新模式。二是“園區融治”全面補齊短板。在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推行“融合治理”模式,建立“警務融治中心”或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為園區企業提供事項審批、法律咨詢、糾紛調處、仲裁等服務。三是“專業支撐”全面延伸觸角。成立土地、金融、草牧場糾紛等專業性、行業性合議庭15個,打造土地糾紛“類案專審”特色品牌,成立全區首家“礦區糾紛合議庭”?!胞溙锢锏娜嗣穹ㄍァ薄巴ニ步?、就地執行”模式構建專業化高效解紛路徑。四是信息化賦能全面提升質效。全市一張網建成暖城“e”治信息平臺,打通法院、司法部門解紛業務系統,實現矛盾糾紛受理、流轉、司法確認一網通辦,破解多頭錄入問題。五是“包聯督導”全面壓實責任。市旗(區)兩級紀委監委“雙聯雙覆蓋”督導督辦,確保每個信訪事項都有人包案辦理、依法推動化解。

鄂爾多斯市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實踐探索,實現全市初信初訪一次性化解率持續保持95%以上,絕大多數矛盾糾紛化解在當地,不僅為當地的社會和諧穩定提供了有力保障,也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