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法大學劉柏志:人工智能為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提供新契機-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23 17:33:25
來源:新華網

中國政法大學劉柏志:人工智能為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提供新契機

字體:

11月23日,由新華網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國政法大學城市發展與治理研究院、《信訪與治理研究》刊物提供學術指導,北京綠動未來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2025數字賦能社會治理·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與發展大會”在北京順利召開。

會上,中國政法大學城市發展與治理研究院副院長、《信訪與治理研究》刊物執行主編劉柏志圍繞“人工智能時代城市治理變革”這一主題展開分享,深入剖析了技術與治理的碰撞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中國政法大學城市發展與治理研究院副院長、《信訪與治理研究》刊物執行主編劉柏志。新華網發

劉柏志指出,2025年是一個關鍵節點,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人工智能技術在中國進入高速發展與深化應用的新階段;另一方面,今年7月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了城市發展從增量擴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從側重建設轉向聚焦治理。在國務院于今年8月印發的《關于深入“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中,將人工智能應用延伸至社會治理、安全治理等領域,二十屆四中全會更是將人工智能發展納入“十五五”規劃建議,推動人工智能與城市治理的深度融合從技術實踐層面上升為國家治理命題。

從實踐層面來看,人工智能已全面滲透到國家治理與社會治理的各個領域。劉柏志舉例,無論是DeepSeek大模型的發展,還是深圳智能機器人警察上崗,都彰顯出技術應用的快速推進。早年間各地推行的智慧城市建設相關政策,也印證了人工智能正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然而,隨著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治理模式已難以適應新的需求。在這一背景下,劉柏志認為,人工智能恰好為城市治理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新的場景與契機。在“人工智能+治理能力提升”領域,正推動社會治理形成人機共生、多元共治的新格局。

具體而言,人工智能正推動城市治理實現多維度升級。其一,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預見。借助AI大模型的預測功能,可在交通擁堵、公共安全事件預防等領域實現前瞻式治理。其二,從粗放普適轉向精準個性化服務。在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領域,人工智能能夠實現定制化供給。其三,推動政府職能優化與治理生態重構。通過城市運營中心建設、數據融通等手段,實現跨部門跨層級的整體治理,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協同的全域化治理生態網絡。

劉柏志進一步表示,人工智能對城市治理的塑造是多維度且深層次的,不僅涵蓋效率提升、流程再造、決策優化等基礎層面,更涉及組織結構重塑、制度規則革新與治理觀念轉變。而這些深層次的變革,需要理論界與實務界共同努力、協同推動,并且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逐步實現。

他特別強調,數字政府與智慧城市建設不應僅僅追求技術的“炫酷”,更要聚焦組織結構、制度規則與治理觀念的深層變革,這是未來更為艱巨的任務。在推動城市治理從數字化走向智能化的過程中,必須警惕技術對人心、人性及社會價值觀可能產生的潛在影響,始終踐行“科技向善”的理念。

“向善的品格需要通過持續訓練來培育,科技發展應當有留白,因為技術存在自身邊界,人類必須始終保持自主決策的能力?!眲刂颈硎?,城市治理的最終目標,是實現“AI與愛共創美好城市生活”,讓城市治理既享有人工智能賦能的高效,又始終飽含人文關懷的溫度。

【糾錯】 【責任編輯:陳延特】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