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2025數字賦能社會治理·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與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政法委員會副書記、二級調研員滕龍在會上作題為《扎實推進“法律三進” 不斷夯實平安穩定根基》的實踐分享,其創新實踐獲與會代表廣泛關注。

圖為大會現場。新華網發
恩施州作為全國最年輕、湖北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近年來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原有“律師三進”基礎上升級推出“法律三進”模式,以“律師進村升級版、干警進校全覆蓋、法治宣傳進千家萬戶新格局”為抓手,整合資源、精準發力,實現基層治理效能顯著提升。據統計,該模式運行近半年來,全州刑事、治安案件同比分別下降29.55%、16.84%,登記辦理信訪事項同比下降4.7%,群眾安全感等核心指標穩居全省前三。
會議中,滕龍重點介紹“法律三進”的實踐成效。在基層治理領域,“律師進村”實現全州1528個村(社區)全覆蓋,包村律師半年內化解矛盾糾紛6000余件、提供法律咨詢1.3萬余件次,90%以上矛盾風險就地化解,成為村支“兩委”依法決策的“專業外腦”和群眾的“貼心人”。校園安全方面,對照“法治教育領航員、權益保障守護者、依法治校參謀長”的標準,為全州570所義務教育學校、42所高中及中職學校等共622所學校配齊政法干警擔任的法治副校長,開展普法活動3000余場次,化解涉校糾紛200余起,筑牢校園安全防線。

圖為滕龍在大會中作案例分享。新華網發
滕龍介紹恩施州法治宣傳的創新路徑。恩施州摒棄傳統宣傳模式,構建“線上+線下”新格局:線上打造24個法治宣傳主題、制作195期普法案例和18個新媒體專題片高頻推送;線下組織150個宣傳團隊、2.3萬名專兼職普法宣傳員和1.3萬名“法律明白人”進村入戶,惠及群眾30余萬人,同步排查化解矛盾糾紛5000余起。為激發基層活力,恩施州還出臺獎補政策,對平安建設成效突出的鄉鎮(街道)每年以獎代補20萬元,推動形成良性循環。
恩施州的實踐體現新時代“楓橋經驗”“依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的核心要義,通過整合政法干警、律師等專業力量,借助數字手段延伸服務觸角,實現了治理效能與成本優化的統一。滕龍表示,恩施州將持續深化“法律三進”模式,推動線上線下治理深度融合,為民族地區平安法治建設提供更多可復制的實踐經驗。(鮮于書晴 譚鶴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