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新華網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國政法大學城市發展與治理研究院、《信訪與治理研究》刊物提供學術指導,北京綠動未來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2025數字賦能社會治理·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與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人民法院“構建‘一興六化’審判管理機制 賦能數字法院建設”的經驗做法編入《法治獲得感實踐匯編(2025)》。
興慶區人民法院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司法改革要求,創新構建“一興六化”審判管理工作機制,以智慧化轉型和系統性改革為抓手,全面推動司法審判體系現代化,讓公平正義更加高效可感。

智慧興法,數字審判新引擎
全面落實“一張網”建設,依托“靈境計劃”技術支撐,加速智慧法院生態建設,電子卷宗混合單套制實現全流程精細化管理,推動卷宗由“案后整理”到“隨案生成”,歸檔用時縮減近50天。數智導航系統深度融合類案檢索、裁判規則指引等功能,為法官辦案提供精準輔助。引入要素式訴狀、答辯狀自動生成技術覆蓋多類案件,通過要素式示范文本自動生成功能,顯著降低了當事人訴狀準備門檻,立案窗口排隊時長縮短至原來的四分之一,訴訟服務業務滿意率達98.79%,居全市法院第一。針對金融、破產等類型化案件,創新建立數據模型驅動的批量化處置機制,通過智能分析實現案件分層處理,有效提升審判效率。

六化聯動,審判管理效能再升級
聚焦審判流程標準化。成立先行調解中心,完善調審銜接機制,推動矛盾糾紛前端化解。2025年以來,先行調解成功案件數4672件,居全區首位,先行調解成功率處于合理區間;民事裁判申請執行率較年初下降34.69個百分點,同比下降17.94個百分點;上訴率7.12%,同比下降3.52個百分點,居全區前列。
強化指標數據可視化。打造立體化數據管理體系,構建“數據艙”實時追蹤審執態勢,強化異常數據預警。推行“分數單”,深化“紅黃榜”質效通報機制,定期晾曬法官及庭室辦案質效,制發審判管理類通報66期。打造“類案庫”,借助內刊和會商發布類型化案件審理指南,為全院法官辦理案件、撰寫文書提供有益參考。
推進質效監管動態化。創新“紅橙黃”三級預警體系,狠抓長期未結案件清理,截至今年8月,長期未結案件數量同比下降66.67%,從機制上確?!皠討B清零”。優化案件評查模式,對重點案件和質效不佳的辦案人員進行動態抽查,今年已評查案卷649本;制定司法技能大賽和法官講堂方案,提升業務技能和審判執行質效。
助力優化營商環境。制定實施《銀川市興慶區人民法院2025年度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實施方案》等專項文件,積極探索建立金融類案數智化協同治理機制,形成“審畫保調裁”五步工作法,助力90%以上金融案件提速提質。發布《銀川市興慶區人民法院破產審判白皮書(2020-2025)》。在商事共享法庭升級“易貨解債中心”,商事共享法庭調撤率達69%。

實現輔助決策科學化。構建數據驅動決策模式,加強“類案監管”??茖W決策支持系統通過審判團隊“能力畫像”實現人案精準匹配,賦能審判資源集約化管理。依靠“云策”平臺,實現數據“零誤差”“零時差”。針對金融借款再審案件,向金融主管機構研判制發司法建議,向專業合議庭精準推送工作提示,共促金融類案化解質效提升;同時,探索構建執行案件“四維畫像”模型。
踐行審管服務人性化。同步推進人性化服務改革,適時發布審判管理“減負清單”,為法官減負,為質效提速。設立“審管服務專員”,細化分類審管服務項目,職責劃分到具體專員,提供精準化、精細化、精品化審管服務。審管辦下派庭審書記員已全部到位,庭審資源配置更加靈活高效。積極融入全國法院“一張網”建設。
興慶區法院“一興六化”機制以數字化、智能化賦能審判管理,是新時代提升司法效能、踐行“楓橋經驗”、增強法治獲得感的有效路徑。該機制通過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結合、技術創新與機制創新融合,實現了從單點突破到系統提升的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