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石嘴山市委政法委:創新運用“塞上楓橋”基層法治工作機制 構建矛盾糾紛防范化解“三清三結”新模式-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23 16:21:08
來源:新華網

寧夏石嘴山市委政法委:創新運用“塞上楓橋”基層法治工作機制 構建矛盾糾紛防范化解“三清三結”新模式

字體:

  11月23日,由新華網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國政法大學城市發展與治理研究院、《信訪與治理研究》刊物提供學術指導,北京綠動未來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2025數字賦能社會治理·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與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委政法委員會“創新運用‘塞上楓橋’基層法治工作機制 構建矛盾糾紛防范化解‘三清三結’新模式”的經驗做法編入《法治獲得感實踐匯編(2025)》。

  近年來,石嘴山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聚力推進產業轉型示范市高質量發展,創新運用“塞上楓橋”基層法治工作機制,有效整合資源力量,健全完善工作機制,扎實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構建矛盾糾紛防范化解日清日結、日清周結、周清季結的“三清三結”新模式,探索新時代“楓橋經驗”石嘴山實踐新路徑。

  建強“三支力量”,村(社區)矛盾糾紛防范發現“日清日結”

  一是強化自治力量,風險隱患第一時間發現。在全市317個村(社區)全部建立治安保衛委員會(以下簡稱“治保委”),組建1825個治保小組,發揮治保委和治保小組成員“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第一時間排查發現矛盾糾紛和風險隱患。二是用好專業力量,矛盾糾紛第一時間調處。弘揚“四下基層”優良作風,充分發揮“三官一師一員”(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法學會會員)專業特長,建立常態化下沉基層工作機制。建立361個法治家園,開展法律法規宣講、典型案例教育等,營造濃厚法治氛圍。三是壯大群防力量,重點人群第一時間穩控。構建親友、鄰里、社區“里三層”和基層法治力量、志愿服務力量、社會組織力量“外三層”防控體系,對刑滿釋放安置幫教人員、社區矯正對象、涉(吸)毒人員、嚴重精神障礙患者、“三失一偏”等特殊人群實行“一人一策”管理。

  創新“三項機制”,鄉鎮(街道)矛盾糾紛“一站式”化解“日清周結”

  一是創新綜治協作機制,匯聚“五指”力量。整合基層法治力量組成“五指”,通過“收攏五指”協同作戰,推動矛盾風險由“單兵突擊”向“團隊作戰”轉變。二是創新每日調度機制,加強動態管控。鄉鎮(街道)綜治中心依托“塞上楓橋”基層法治工作信息平臺,指揮調度“五指”力量、“編組輪值”人員做好線下化解處置工作,切實做到將矛盾吸附在當地、化解在萌芽狀態。三是創新聯席會議機制,強化“一站式”化解。建立周例會(聯席會議)制度,通報轄區矛盾糾紛情況,分析研判安全穩定形勢,集中會商研判、協同聯動處置,推動矛盾糾紛“一站式”化解。

  堅持“三化并舉”,市、縣(區)矛盾糾紛樞紐化解“周清季結”

  一是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使群眾化解矛盾糾紛“只進一扇門”。立足規范建設矛盾糾紛化解基層平臺,因地制宜打造了全區第一個規范化市級綜治中心;打造了3個各具特色的縣(區)綜治中心;打造了3個“園區版”的綜治中心;打造了3個綜治分中心。市、縣、鄉三級綜治中心覆蓋率、規范化率100%。二是突出綜治中心實戰化運行,使群眾化解矛盾糾紛“最多跑一地”。制定綜治中心規范化部門入駐、運行管理、風險研判處置等6項制度機制,形成“常駐主導+輪駐協同+隨駐補充”的多元共治模式。三是強化綜治中心多元化解紛,使能解決問題成為“群眾口碑”。引導物業管理、勞動爭議、婚姻家庭等70個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委員會通過多種方式入駐、輪駐、隨駐市、縣兩級綜治中心,精準化解特定領域、特定行業的矛盾糾紛。

  石嘴山市通過不斷深化“塞上楓橋”石嘴山實踐,全市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規范化水平不斷提升。今年以來,全市共排查各類矛盾糾紛17951件、調解成功率98.2%,八類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同比分別下降11.1%、18.8%,信訪總量同比下降7.6%,12345市民熱線按時辦結率、滿意率分別為99.89%、97.4%。

【糾錯】 【責任編輯:陳延特】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