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阿榮旗人民檢察院:推動執行監督高質效 探索檢察履職新路徑-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23 16:29:26
來源:新華網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阿榮旗人民檢察院:推動執行監督高質效 探索檢察履職新路徑

字體:

  11月23日,由新華網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國政法大學城市發展與治理研究院、《信訪與治理研究》刊物提供學術指導,北京綠動未來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2025數字賦能社會治理·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與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阿榮旗人民檢察院“執行監督高質效 阿倫河畔架‘楓橋’”“公益訴訟助力矛盾糾紛化解 讓‘開地者’變成‘種林人’”的經驗做法編入《法治獲得感實踐匯編(2025)》。

  案例一、執行監督高質效 阿倫河畔架“楓橋”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阿榮旗檢察院主動融入基層治理格局,將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精髓轉化為監督執行、化解矛盾的具體實踐。2024年以來,該院共受理申請民事執行監督案件15件,促成和解7件,涉及金額4147.2萬元。這些數字背后,是檢察機關用法治智慧架起的“楓橋”,讓公平正義在阿倫河畔成為觸手可及、真實可感的存在。

  多維調查穿透事實迷霧:從坐堂辦案到調查取證的變革

  調查核實權是監督手段中的重要一環。該院改變坐堂式辦案模式,因案施策制定調查方案,用足用好調取相關證據材料、詢問當事人或者案外人、委托鑒定等調查措施,夯實矛盾化解基礎。在辦理某農資公司與某農牧公司買賣合同糾紛執行監督案中,該院采取“專業鑒證+類案指引+公開聽證”的綜合辦案模式,有效破解了復雜案件的事實認定難題,為后續和解奠定了堅實基礎。

  協同治理凝聚多元合力:從監督制約到共贏解紛的轉型

  該院深化與法院的良性互動,既以監督糾正執行偏差,又以協作凝聚解紛共識,推動執行難問題破冰,實現共贏局面。在辦理某農資公司與某農牧公司買賣合同糾紛執行監督案中,該院主動對接法院,多次共同釋法說理,最終促成雙方達成和解。在姜某某與王某某等人民間借貸糾紛執行監督案中,針對調查發現的案件存在虛假訴訟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的情形,協同法院會商案件,達成先促成和解化解執行爭議的一致意見。

  刑民銜接筑牢法治防線:從單軌辦案到雙軌治理的拓展

  針對民刑交叉案件分部門辦理存在壁壘情況,該院以問題為導向,在民事檢察部門組建民刑交叉專案組,由兼具民事和刑事豐富經驗的檢察人員擔任成員,統一辦理虛假訴訟、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等案件,聚力化解執行難問題。在辦理姜某某與王某某等人民間借貸糾紛執行監督案中,該院民刑交叉專案組精準用好立案監督和審判監督職能,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精準發力延伸監督觸角:從個案化解到系統治理的升華

  該院打好“民事檢察+社會治理”組合拳,緊盯源頭治理,實現“化解”向“預防”的轉變。在辦理某農資公司與某農牧公司買賣合同糾紛執行監督案中,該院延伸監督觸角,通過制發社會治理檢察建議,積極推動國企全面清查資產、規范財務管理、完善國資監管體系,起到了“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

  溫情司法浸潤河畔民心:從就案辦案到檢察擔當的深化

  司法的溫度體現在法理和情理的兼顧平衡。該院以“監督+幫扶”相融合,回應民生疾苦,彰顯檢察擔當。在辦理于某某與陳某某民間借貸糾紛監督案中,為化解矛盾糾紛,避免程序空轉,該院積極釋法說理,最終促成三方達成以已執行到位的3000元作為最終利息給付數額的和解協議,陳某某撤回監督申請。

  案例二、公益訴訟助力矛盾糾紛化解 讓“開地者”變成“種林人”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阿榮旗檢察院緊緊圍繞筑牢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的核心任務,主動擔當作為,充分運用刑事、公益訴訟等檢察職能,提出并推動實施生態環境修復基地建設項目,使生態環境損害修復制度落地見效。

  因案施策,孕育生態修復新路徑

  2023年該院在辦理劉某涉嫌非法占用農用地罪一案時,為尋找解題路徑,走訪轄區12個鄉鎮,并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在法院審理期間,該院多次走訪相關行政主管部門,組織自然資源、農牧、公安等行政機關,并邀請相關領域檢察官助理與被建議單位進行現場辦公,對涉案林地修復問題進行集體“會診”,梳理出“容缺審批+異地修復+原地修復”相結合的整改方案。該案的成功辦理,在有力打擊犯罪、化解矛盾糾紛的同時,全面修復受損生態環境,贏得當地黨委政府、村民以及社會各界的一致認可。

  以點帶面,打造損害擔責新范本

  2024年初,該院依托“林長+檢察長”協作機制,通過“數字+人工”相結合方式,對近三年來辦理的85件毀林毀草刑事案件的生態環境修復情況進行“回頭看”。經檢察機關督促,已恢復林草地2845.2畝,補植盜伐、濫伐林木15000余株,追索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資金398.33萬元,真正讓“開地者”變成“種林人”。檢察機關通過“專項監督+公益訴訟”的組合拳,有力筑牢了林草地資源與耕地資源保護的法治屏障。

  搭建載體,開創生態治理新局面

  為確保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切實用于損害結果地開展生態環境修復相關工作,該院秉持“專業化監督+恢復性司法+社會化治理+多元化協作”的理念,聯合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阿榮旗林業和草原局、內蒙古索爾奇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建立“阿榮旗自然保護區生態修復基地”,通過整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資金,統籌運用增殖放流、異地修復、勞務代償等多種修復模式,高效修復損害結果發生地生態環境。

  該院以個案辦理為切入點,走出了一條“打擊犯罪+容缺審批+異地修復+原地修復”相結合的檢察履職新路徑,為增殖放流、異地修復、勞務代償等替代性修復制度落地見效提供實踐載體,為類似問題解決提供了可借鑒的寶貴經驗。

【糾錯】 【責任編輯:陳延特】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