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新華網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國政法大學城市發展與治理研究院、《信訪與治理研究》刊物提供學術指導,北京綠動未來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2025數字賦能社會治理·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與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人民政府小河街道辦事處“依托運河法務集聚區建設全力營造最優營商環境”的經驗做法編入《法治獲得感實踐匯編(2025)》。
近年來,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小河街道堅持“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理念,以省級法務集聚區建設為契機,充分發揮轄區律所資源富集優勢,依托“運河法務集聚區”樞紐平臺,創新構建“空間聚合—平臺延伸—多元共治”三維治理體系,探索全域法治化營商環境優化路徑。
構建“1+3+N”法治服務樞紐體系,夯實營商生態根基
系統化推進“1+3+N”大運河法治文化帶建設。以運河法務集聚區為核心,聯動江墅鐵路遺址公園(拱墅法治文化園)、纖夫法治廣場、塘河法治公園三大法治文化節點,輻射各社區普法站點,打造集普法宣傳、法治教育、法律服務、營商環境優化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普法文化矩陣,形成“15分鐘法治服務圈”。
推動空間載體集成化。以運河財富小鎮為實體平臺,打造規劃面積3.3平方公里的運河法務集聚區。建設“法務會客廳”,設置“律師講堂”“法律書房”“法治服務專區”“律師之家”四大功能板塊,持續開展“法護墅企”“法護平安”“法惠民生”三大專項行動,有效助力轄區企業發展。
強化政策與人才雙輪驅動。全區出臺相關政策文件,支持建設“規?;?、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法律服務團隊。

集成“平臺+機制”資源,提升服務綜合效能
搭建貼心助勞服務平臺。在樓宇集中、企業集聚的遠洋商務社區建立省級和諧勞動關系驛站,精準對接企業和勞動者需求。今年以來,通過平臺提前干預勞資隱患122起,妥善處理糾紛146起。
設立專業商事仲裁平臺。設立全省首個街道勞動仲裁派出庭,配備專職調解員4名、顧問團12人,提升矛盾糾紛快速處置能力。實行律師駐點制,今年以來成功化解勞動糾紛案件437起,調解成功率達100%,為勞動者追回薪資280萬元。
迭代和諧助勞調解平臺。充分運用“紅茶議事會”基層協商機制,采用“科技支撐+民主協商”線上線下融合模式,完善勞資糾紛調解機制。
健全風險防控“法治+”體系,筑牢發展安全屏障
推進“法治+宣傳”黨建引領。依托遠洋商務社區,牽頭組建由十家律所組成的法律顧問團隊,開設“小河說法欄目”,今年以來累計進樓宇、進企業、進社區開展宣講30余場。
強化“法治+監管”穩控風險。首創破產重整“法院+工作專班+管理人(律師團隊)+債權人+債務人”五方聯動機制,成功處置遠洋集團40億元破產案,累計走訪、接訪商戶467家次,梳理訴求46項,化解租金調整、續租爭議等矛盾12起,實現“商業重整和商場經營”雙贏,保障商場運營零中斷。
深化“法治+執法”違法犯罪打擊。整合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督導員、街道勞動保障監察中隊專員、“小河共治”隊伍協調員三支力量,承接矛盾調處、治安巡查、隱患報告、應急穩控等20項職能,劃定81個智治網格,第一時間處理各類矛盾糾紛。今年以來開展檢查250余次,發現并化解隱患50起。

經過系統性實踐,小河街道以運河法務集聚區為支點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成效顯著,實現“服務能級、經濟生態、治理品牌”三重躍升,創新機制獲評“長三角基層依法治理十大優秀案例”,創新“法治護航經濟”的小河范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