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新華網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國政法大學城市發展與治理研究院、《信訪與治理研究》刊物提供學術指導,北京綠動未來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2025數字賦能社會治理·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與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委社會工作部“‘方舟’破浪惠海島 ‘共富’揚帆暖民心 創新開展‘共富方舟’惠民行動 構建海島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的經驗做法編入《法治獲得感實踐匯編(2025)》。

打造黨建引領聯合體,織密為民服務“一張網”
創新組織架構成立“共富方舟”黨支部,發揮黨建聯建機制優勢,從“單一運行”變成“多方合力”,設立由衛健、民政、司法、農業農村、文廣旅體、政務服務、團委、消防救援等一線服務團隊黨員組成的八支“黨員先鋒隊”,充分發揮黨建聯建機制優勢和黨員志愿者核心作用,持續釋放“航行的支部”示范船只黨建引領澎湃動能。一是打造理論宣傳之舟。以“共富方舟”系列行動下基層為契機,持續壯大“共富方舟”宣講團隊伍,精心定制“八八戰略”“兩山”理念等主題宣講上島。二是主動服務爭先爭優。建立完善激勵機制,在行動前發布志愿服務召集令,按照所需志愿者人數引導入黨積極分子、黨員踴躍參與到“共富方舟”惠民行動。三是黨群陣地便民惠民。將黨群陣地作為“共富方舟”日常固定服務網點,建立“需求、資源、項目”三張清單,推行“菜單式”服務。

建立民呼我應綜合體,連成為民服務“一條心”
聚焦海島居民共性需求,組建健康守護、老有康養、法治惠民、惠農下鄉、文體賦美、政務服務、安全守護、便民服務等“8+N”支特色服務隊,并針對個性化需求構建差異化服務場景。一是縱向深化服務內涵。將網格員、漁農村黨員、東海漁嫂等基層治理力量轉化為“方舟聯絡員”構建起民情收集網絡,推動服務資源精準下沉,切實提升海島公共服務精細化水平。二是向外擴充服務團隊。聯動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優質民營醫院等專家資源,開展體檢、義診等服務活動。建設“5G+AR”智慧云急救平臺。依托農科院、海洋研究所等科研機構技術力量,組建“科技惠農”服務團。三是橫向拓寬服務對象。針對有行業特色需求的特定人群,主動對接相關職能部門,積極推動服務上船、服務進企、服務入營。

搭建基層治理共同體,擰成為民服務“一股繩”
發揮“共富方舟”大平臺優勢,聯動律師、調解員、代辦員、專業社工搭乘共富方舟參與多元社會治理,實現治理力量和治理成效集聚融合。一是以普法宣傳匯聚共同體力量。組織司法行政干部、律師、基層法律服務等志愿力量深入偏遠海島精準送法。二是以群眾參與構建共同體路徑。通過實施“小節目、小講座、小展覽、小科普、小培訓”等群眾喜聞樂見的“五小”載體,組織開展“接地氣”“聚人氣”式活動。三是以網格夜訪完善共同體紐帶。將“共富方舟行動日”作為“問題研究日”“事件辦結日”“網格回訪日”等基層治理特定載體,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的就業增收、民生服務、矛盾調解等實際問題,形成“發現-研究-解決-回訪”的全鏈條治理閉環,推動基層治理資源向共富目標聚合、治理效能向民生福祉轉化,讓“共富方舟”真正成為承載群眾幸福感的民生航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