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公安局朔城分局:數字警務驅動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朔城實踐-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23 16:11:10
來源:新華網

山西省朔州市公安局朔城分局:數字警務驅動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朔城實踐

字體:

  11月23日,由新華網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國政法大學城市發展與治理研究院、《信訪與治理研究》刊物提供學術指導,北京綠動未來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2025數字賦能社會治理·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與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山西省朔州市公安局朔城分局“數字警務驅動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朔城實踐”的經驗做法編入《法治獲得感實踐匯編(2025)》。

  山西省朔州市公安局朔城分局(以下簡稱“朔城公安”)立足轄區實際,以數字警務為核心引擎,創新構建“情指中心、偵查中心、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基礎管控中心、網安戰訓基地”(以下簡稱“五大中心”)協同機制,深度融合新時代“楓橋經驗”,打造“源頭治理、多元化解、智慧防控、常態長效”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實現從“被動處置”到“主動創穩”轉型,為數字警務助推社會治理現代化貢獻朔城公安力量。

  數字預警先行,織密風險防控“一張網”

  構建“風險預警—源頭干預—動態管控”全鏈條機制,推動隱患處置從“事后應對”向“事前預防”轉變。

  基礎管控中心:打造基層“智能哨所”。將全區劃分為863個治理網格,組建“社區民警+專職網格員+志愿者”的“1+1+N”網格團隊,形成“數據采集—研判—處置—回訪”閉環。

  情指中心:構建治理“智慧大腦”融合110接處警、網格上報、行業監管等12類數據,運用大數據建模開發“矛盾風險預警模型”,實現“自動識別—精準推送—跟蹤問效”。

  數據賦能協同,搭建矛盾化解“多元平臺”

  聯動司法、民政、社區等力量,構建“警調銜接、訴調對接、訪調聯動”體系,同步納入婚俗引導、家庭糾紛調解內容。

  執法辦案管理中心:設立“專業調解區”。整合民警、駐點律師(2名)、人民調解員(5名)、鄉賢、婚俗協會代表等力量,制定《矛盾調解流程規范》,明確“分流—調解—履行—回訪”標準。

  網安戰訓基地:開辟“線上解紛”新路徑。依托“朔城政務服務平臺”“社區微信群”設“線上調解室”,實現“線上受理—遠程調解—結果同步”。

  科技驅動升級,構建智慧防控“立體網絡”

  構建“空天地一體化”智慧防控體系,推動防控從“人防為主”向“技防+人防”融合轉變。

  偵查中心:強化智能實戰應用。整合圖偵、網偵力量,在學校、醫院、商圈、婚慶酒店集中區布設134個智能感知設備(高清攝像頭、行為分析終端),用“人臉識別+行為分析”實現“風險識別—指令下達—快速處置”。

  基礎管控中心:推動智慧安防落地。在28個老舊小區(無物業、設施陳舊)推廣智能門禁(人臉識別)、消防煙感、高空拋物監控,數據實時回傳平臺,形成“設備預警—網格員處置—結果閉環”模式,同步融入婚俗新風倡導。

  機制創新固本,筑牢長效常治“制度保障”

  將“五大中心”實踐固化為長效制度,推動治理從“階段性攻堅”向“常態化治理”轉變。清單化管理壓實責任。制定《“五大中心”社會綜合治理任務清單》(核心清單),按“中心—崗位—個人”三級分解,明確“責任人、任務、標準、時限”。閉環式監督提升質效。建立“治理—反饋—優化”閉環機制,確保落地見效。常態化宣傳浸潤民心。以“群眾懂治理、參與治理”為目標,多形式宣傳,弘揚核心價值觀,倡導文明婚俗。一是網安戰訓基地。每月制作2期“平安朔城”短視頻(《線上調解流程》《文明婚俗》等);二是基礎管控中心。每季度辦“警民懇談會”,設“意見箱+掃碼提建議”,2025年收到建議89條,62條落地(如老舊小區裝充電樁、社區集體婚禮);三是聯合宣傳。每年“平安建設宣傳月”擺攤、發手冊,覆蓋超10萬人次。

【糾錯】 【責任編輯:陳延特】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