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新華網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國政法大學城市發展與治理研究院、《信訪與治理研究》刊物提供學術指導,北京綠動未來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2025數字賦能社會治理·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與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委政法委員會“塞上‘榆快調’ 善治潤民心”的經驗做法編入《法治獲得感實踐匯編(2025)》。
近年來,榆陽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創建“榆快調”矛盾糾紛調處品牌作為重要抓手,在健全機制、整合資源、多元聯動、數智賦能上聚焦發力、狠抓落實,扎實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全面筑牢平安榆陽建設“第一道防線”。

體系化布局,系統集成畫好解紛“同心圓”
2025年,榆陽區委政法委以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為契機,堅持秉持“集約管理、集成服務”的理念,打造“三級聯動、三源共治、三零化解”社會治理新模式,按照矛盾糾紛化解法治化“路線圖”,創新推出矛盾糾紛化解品牌“榆快調”,全面推行“統一受理、分類流轉、多元化解、跟蹤督辦”全流程閉環管理機制,全力構建“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的服務格局,有效實現了多領域矛盾糾紛化解“發現早、介入快、效果好”,矛盾接受率、糾紛化解率、調解成功率等關鍵指標穩中向好。
立體化聯動,固本強基打造解紛“集散地”
榆陽區充分結合本地實際,系統整合全區社會治理資源,著力提升綜治中心實體化運行水平,逐步構建起覆蓋區、鄉(鎮)、村(社區)三級的實體化機構,統籌推進矛盾糾紛多元調處工作。全區按照地理空間分布劃分為12個調解大區,縱向貫通31個鄉鎮(街道)408個村(社區),橫向整合派出所、司法所、網格等多方資源力量,有力實現了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縱向貫通、橫向聯動”。在區級綜治中心,布局4大功能區,設置29個功能板塊,高效統籌有關功能,推動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信訪、人社等21個部門采用“常駐+輪駐+隨駐”的模式入駐,快速響應各類訴求,真正讓群眾“進出一扇門、化解萬家紛”。當前,各級綜治中心已成為各部門依法履職、形成合力,開展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和協助推動社會治安風險防控的重要工作平臺,“有矛盾糾紛到綜治中心”已基本成為社會共識。

多元化發力,聚勢賦能樹立解紛“新標桿”
榆陽區始終堅持把為群眾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調解服務為目標,形成矛盾糾紛“全領域調處責任閉環”鏈條。一是解紛機制一體多元。創新建立多元解紛“1+5+N”機制,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司法推動、法治保障”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格局。推行“246”矛盾糾紛一站式多元調處體系,實現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行業調解“四調聯動”。二是解紛模式集約高效。通過“線上線下”兩條路徑受理群眾訴求,對于一般性矛盾糾紛,由常駐調解員現場調解;復雜或突發性矛盾糾紛,由綜治中心組織相關部門進行聯合調解。三是解紛隊伍專業可靠。選聘24名“兩代表一委員”、金牌調解員、知名律師、老法官、老公安等調解能手成立“榆陽區矛盾糾紛調解專家庫”,實現矛盾糾紛調處率持續維持在98.5%以上。

數智化賦能,科技助力跑出解紛“加速度”
緊扣數智政法建設主線,打造矛盾糾紛化解“高速通道”,實現解紛效率與質量雙提升。一是“七圖一單”打通數據孤島。創新建立社會穩定態勢圖、矛盾糾紛化解圖、社會治安防控圖等“七張圖”和平安建設指標“一張清單”的全區性綜合應用服務平臺,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米”。二是“云端調解”突破時空壁壘。利用“新視云”線上調解和綜治視聯網系統,實現矛盾糾紛業務處置線上掌控、矛盾糾紛數據全共享、矛盾糾紛調處全流程閉環智慧監管。三是“指尖服務”提升解紛質效。整合各類公共法律資源,繪制榆陽區法治地圖,推出“榆陽解紛碼”,多項高頻事項實現線上一鍵式辦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