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新華網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國政法大學城市發展與治理研究院、《信訪與治理研究》刊物提供學術指導,北京綠動未來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2025數字賦能社會治理·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與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人民法院“大新法庭踐行‘楓橋經驗’解鎖基層善治”的經驗做法編入《法治獲得感實踐匯編(2025)》。
興慶大新法庭立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現代化審判理念為引領,錨定基層治理坐標,推動法庭工作整體躍升、全面創優,為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注入強勁動能。

以服務大局為中心,塑造基層善治名片
強化黨建引領,夯實忠誠思想根基。大新法庭始終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以黨支部為戰斗堡壘,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準融入審判執行各環節。2025年以來,開展政治理論學習30余次,提升服務大局的能力。積極融入大新鎮區域黨建工作,形成“黨建工作聯做、黨建資源聯享、精神文明聯創”的良好局面。
健全多元機制,筑牢糾紛化解防線。以機制創新構建全域覆蓋、多方協同的解紛體系。完善1法官+4力量(網格員+人民調解員+特邀調解員+專業律師)的“四調聯動”解紛機制,強化跨部門聯動協作,建立“兩所一庭一中心”矛調化解工作機制,通過定期聯席會議預警風險,從源頭減少矛盾產生。
注重職能延伸,融入基層治理大局。將整治高額彩禮作為工作重點,與大新鎮政府聯合開展“源頭遏制高價彩禮,助力鄉村移風易俗”活動,簽署《共建村規民約協議書》,探索建立“前端預防+多元解紛化解”的婚姻家事糾紛綜合治理模式。

以主責主業為抓手,激活法治建設效能
能級對應建優審判團隊。整合重組審判資源,實現人案配比與資源配置“能級對應”。速裁團隊大力推廣“要素式”審理模式,實現簡案快審。繁案團隊推行“爭點式”審理模式,推動繁案精審?;橐黾沂聦徟袌F隊發揮專業優勢,針對轄區內離婚案件較多的現狀因案施策。
科學管理打造精品案件。常態化開展數據會商,定期分析審判質效,針對爭議案件集中研討,實現案件質效、指標雙提升。2025年1-8月,大新法庭新收案件2279件,結案1816件,增長23.29%,人均結案達454件,服判息訴率94.15%,調解率32%,均位于全區派出法庭前列。
審執聯動暢通銜接機制。牢固貫徹“立調審執”一體化思路,推進“執審聯督”發力。實質化壓實先行調解工作責任,形成“調解員+法官”結對指導模式,實現調在審前、調審直連。對涉贍養、撫養、農民工工資等民生案件“一抓到底”,以實際行動回應群眾關切。
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篤行司法為民宗旨
全力升級司法服務。打造“一站式”訴訟服務,2025年以來,累計服務群眾600余件次。嚴格落實在立案、送達環節告知非訴訟解紛方式,將“如我在訴”理念貫穿始終。

精準開展法治宣傳。立足轄區城鄉接合部的區位特征,針對外來人口多、人員構成復雜、多行業共存等實際情況,精準開展法治宣傳工作。2025年以來,法庭開展各類線下普法宣傳20余次,組織“法律明白人”講座、“紅娘培訓班”講座3次,轄區居民尊法守法氛圍日漸濃厚。
持續鞏固治理效能。加強共享法庭與社區村居對接,法官以法治指導員身份嚴格落實值班制度,定期到共享法庭值班,解答咨詢、指導調解,促進法律資源共享,以點帶面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發揮“無訟社區”示范效應,7個“無訟社區”成訴案件數從2019年的219件降至2024年的99件。2025年以來,累計解答咨詢、指導調解100余件次,開展巡回審判3次,成功在訴前化解工亡賠償糾紛2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