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新華網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國政法大學城市發展與治理研究院、《信訪與治理研究》刊物提供學術指導,北京綠動未來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2025數字賦能社會治理·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與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委政法委員會“‘伊碼解紛’又快又好”的經驗做法編入《法治獲得感實踐匯編(2025)》。
近年來,伊金霍洛旗錨定“群眾矛盾糾紛‘馬上解’”目標,通過機制創新、科技賦能、資源整合,將綜治中心打造成矛盾化解的“終點站”、為民服務的“暖心港”,為“伊旗是個好地方”筑牢法治根基。

轄區地廣人稀、外來人口較多,有群眾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前往綜治中心,為方便群眾,經伊金霍洛旗委政法委牽頭,聯合旗政數局開發建設了“伊碼解紛”小程序,讓群眾糾紛實現一鍵申報、線上辦理,為矛盾糾紛化解提供了新路徑。
群眾通過掃碼進入平臺,可直接填報訴求,平臺設置錄音轉文字功能簡化輸入;同步保留線下窗口,由工作人員協助老年人等群體完成登記,實現線上線下全覆蓋,5分鐘即可完成傳統需半天辦理的業務。系統依據群眾所選屬地,自動將案件精準推送至旗調解中心或7個鎮調解中心,通過旗鎮兩級綜治中心聯網,實現“不見面”信息傳遞;受理人員根據案件類型、復雜程度等,科學分配給本級調解員,確保責任到人。調解員接收案件后,按“溝通約定—依法調解—結果上傳”步驟操作,形成完整電子卷宗;申請人可通過手機端實時查看進度,保障知情權與信任感,實現全流程透明化。對特殊情況設置延期、退回機制,鄉鎮案件優先本地解決,調解未果則逐級推送至旗級調解中心;旗級調解不成再轉辦至法院、勞動監察等部門,形成層級遞進的矛盾糾紛化解路徑。

各類案件在各中心推行“點單掛號式”受理模式。群眾訴求至綜治中心后,由專人統一登記研判,“對癥下藥”,依據“屬地管理、行業屬類、法定途徑、調解優先”原則精準分流。依托“暖城e治”“伊碼解紛”等智慧平臺,全流程動態更新案件信息,實現數據互通、軌跡可視、過程可控。
平臺上線運行以來,注冊用戶已突破1.1萬人,累計接收問題訴求180余件,矛盾糾紛化解的響應速度、過程透明度、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
針對務工人員不斷增加,勞動爭議糾紛攀升的局面,伊金霍洛旗探索在旗綜治中心成立“市旗人社+法院”勞動人事爭議聯合調解中心,通過整合人社部門仲裁機構與法院的資源,優化勞動人事爭議處理流程,統一裁審標準,減少當事人維權成本,助力基層社會治理,優化營商環境。
中心運行中,通過將訴調環節前置至裁調階段,構建“調解先行、仲裁銜接、法院終局”的全鏈條解紛機制,勞動人事爭議案件的調解成功率和法院支持率顯著提高,有效減少了司法資源消耗,為勞動人事爭議提供了高效、權威的解決路徑。調解中心運行以來共立案受理各類勞動爭議案件885件,為勞動者追回損失3400多萬元。

同時,該旗綜治中心推動12個部門常駐、多部門輪駐,引入婚姻家庭、環境保護等13類專業調委會,吸納法律咨詢、心理服務等社會力量,形成“中心吹哨、部門報到”的聯動格局。
從“多頭跑”到“一扇門”,從“面對面”到“鍵對鍵”,伊金霍洛旗綜治中心以機制、科技、資源的深度融合,破解了基層治理的“碎片化”難題。如今,這里不僅是集糾紛調解、信訪接待、法律援助于一體的“全科式”服務樞紐,更成為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實踐陣地。伊金霍洛旗將持續深化綜治中心規范化、實戰化建設,讓更多“民愿清單”轉化為“幸福賬單”,為平安伊金霍洛建設注入更強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