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新華網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國政法大學城市發展與治理研究院、《信訪與治理研究》刊物提供學術指導,北京綠動未來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2025數字賦能社會治理·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與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北京市密云區委社會工作部“創新‘楓橋經驗’ 打造‘密云治立方’工作體系”的經驗做法編入《法治獲得感實踐匯編(2025)》。
北京市密云區作為首都重要生態屏障與水源保護地,具有“大山區、小城區”的特點。在新時代基層治理的大背景下,密云區深度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從四個維度發力不斷推動區域和諧穩定發展,為首都基層治理工作貢獻密云經驗。

“說法評理”平臺:矛盾糾紛化解新路徑
區級統籌協調。推行區領導包案制,針對伊利乳品廠關停、劉林池棚戶區改造等重大復雜矛盾,成立專項工作小組。組織多部門聯合調研,精準制定“一事一策、一群體一方案”,推動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保障重點工作推進與社會穩定。
鎮級聯動解紛。全區20個鎮街(地區)實現“接訴即辦+說法評理”平臺實體化運作。借助“吹哨報到”機制,鎮級平臺迅速集結政法單位、行業部門深入村居一線。
村級特色調處。各村居依據自身特點打造特色“說法評理”平臺。北京市密云區密云鎮開展“把桌子擺在家門口,把法理說到百姓心”活動。北京市密云區溪翁莊鎮“小鎮有理”、十里堡鎮“三調對接+心理疏導”等工作法,形成基層矛盾糾紛化解合力。

“擺桌子、聽意見”: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新方式
搭建溝通橋梁。鎮村干部、政法干警名單集中上墻,社區書記根據調解需求“點將”。
多輪協商優化。針對居民對停車位規劃、物業公司入駐等常見的小區問題,街道組織多輪協商會議。邀請規劃專家參與,黨組織召開黨建協調會議,化解工作糾紛。
聚焦工作實績。定期到樓宇、廣場中走訪群眾,及時解決群眾訴求。群眾對政府工作的滿意度和信任度大幅提升,形成良好的黨群干群關系。
“黨建引領積分式治理”:激發基層治理活力新機制
構建積分體系。部分鎮村構建“黨建引領積分式治理”體系,如北京市密云區河下村建立“愛心超市”。制定詳細的積分規則,設立“基礎積分、正向加分、負面減分”評分體系。
推動環境整治。在“五邊整治”專項行動中,通過積分激勵,村民積極參與村邊、路邊、田邊、水邊、房邊環境治理。設立環境整治“紅黑榜”,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
促進文明風尚。積分制促進鄰里互助、孝老愛親等文明風尚形成。村民為孤寡老人提供幫助可獲積分,開展“最美家庭”評選活動,對入選家庭給予積分獎勵。積分式治理實現從“村里事”到“家家事”、“要我參與”到“我要參與”的轉變。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推動生態治理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
強化生態保護。完善“5+2”保水體系,深化“兩市三區”聯建聯防聯治,創新“河長+警長+法院院長+檢察長”協作機制,加強依法保水。
助力產業發展。北京市密云區環水庫鎮村在生態保護基礎上,深化構建全域發展格局。創新“網格化”工作模式,積極通過網絡直播等方式,助力特色文化旅游休閑產業發展。
推動生態經濟協同。在發展綠色產業過程中,壓實鎮村干部、網格員工作職責,嚴格執行環保標準,確保產業發展不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實現生態與經濟的良性互動。
自“說法評理”平臺運行以來,成功化解各類矛盾糾紛3536件,化解成功率達96.11%,基本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目標,有效維護了社會穩定?!皵[桌子、聽意見”等活動以及情理法融合的調解方式,使群眾訴求得到及時回應和解決。在相關民意調查中,群眾對基層治理工作的滿意度達到9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