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新華網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國政法大學城市發展與治理研究院、《信訪與治理研究》刊物提供學術指導,北京綠動未來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2025數字賦能社會治理·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與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政府南沙街道辦事處“‘平安律證’構建全鏈條多元善治預防化解矛盾糾紛體系”的經驗做法編入《法治獲得感實踐匯編(2025)》。
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南沙街道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結合推進信訪法治化試點工作,探索“平安律證”新模式,不斷深化綜治中心“1+6+N”基層治理體系建設,構建“前端排查防控、中端聯處聯調、末端法治閉環”的全鏈條多元善治預防化解矛盾糾紛體系,深入開展矛盾糾紛風險隱患排查化解,全面提升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努力把矛盾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研判預警,以法釋疑確保預防到位
“平安律證”堅持以做優信息化建設為支撐,推進“數字政法”建設,融合各類信息化系統,緊緊依托市、區社會治理綜合應用平臺、“穗智穩”和“穗歲安”系統,構建完善信息報送網絡,支撐矛盾信息互聯互通,真正實現“一個平臺管平安”。
南沙街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有效捕捉矛盾“弱信號”,建立完善常態、專題、重點任務等排查研判機制,強化風險預測預警,對排查矛盾糾紛和社會治安風險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預防”轉變。以專項17類矛盾糾紛為切入點,對還未化解等“弱信號”,及時跟進處理,通過數據研判精準支撐重點領域風險預警,實現跨部門協同化解。

就地矛調,以法解憂確?;獾轿?/strong>
南沙街道作為南沙區基層鎮街信訪工作法治化試點,深入探索踐行“五個法治化”,“平安律證”準確把握信訪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把各類矛盾問題化解方式納入法治化軌道,堅持“預防在前、調解優先、運用法治、就地解決”,充分發揮街道綜治中心作為矛盾排查化解集散地的作用。
在綜治中心接待大廳科學設置信訪、勞動調解、工傷、仲裁、法律、公證咨詢等標準化服務窗口,設置矛盾糾紛調處室、法官工作室、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工作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室、公證室、心理疏導室、“粵心安”工作室等多元解紛調解室,努力提升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讓綜治中心成為化解矛盾糾紛的“服務站”和回應群眾訴求的“終點站”。
事心雙解,以法促調確保行穩致遠
南沙街始終堅守法治底線思維,并將其與“三到位一處理”原則有機結合,將“平安律證”構建成為“前中后全鏈條”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
矛盾前端排查防控工作中,南沙街從自治、法治、德治入手,夯實訴源治理根基,開出“治未病”的“順氣良方”,敏銳地捕捉到多起微弱矛盾信號,成功將許多潛在的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在中端聯動聯調階段,南沙街充分發揮公檢法司的政法力量,建立起“暖南調解室”“首席律師調解室”“平安律證調解室”等一批具有街道特色的矛盾調解組織,讓大量矛盾糾紛在群眾家門口得到及時有效化解。
在末端法治閉環階段,南沙街貫徹落實信訪法治化要求,落實好“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指導幫助基層培育“法律明白人”,利用公證處的第三方力量,將“三到位一處理”人性化化解矛盾“硬骨頭”。
今年以來,南沙街通過“平安律證”共排查化解鄰里糾紛、婚戀家庭糾紛、欠薪欠資等17種類型的矛盾糾紛事件3094宗,已化解3082宗,化解率高達99.61%;在信訪方面通過司法介入,成功引導矛盾雙方簽訂人民調解書和公證書共計176份,并成功受理立案264件。另外,今年以來,南沙街道收到信訪事項103件,同比去年192件,下降46.35%,按期辦結率達100%。在宣傳方面,累計開展平安建設、信訪法治化、國家安全等普法宣傳活動共200余場,覆蓋轄內人數35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