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健全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群團助推、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基層治理格局,在實踐中創立“貴和群眾工作法+鄉村智能化防控”(簡稱“貴和工作法”)模式,圍繞“和為貴、民為先、情為民、法為底”理念,運用“數智防控”整合人地事物情等治理要素,將“和、孝、勤、儉、善、謙”傳統美德與情感、道德、法律充分融合化解矛盾風險,持續提升村規民約和人民調解的公信力、感召力,持續營造和諧向上的鄉風民俗,讓基層成為“矛盾風險終結地”,推動全縣基層治理效能大幅提升。

堅持黨建統領,重塑基層治理新體系
一是建立由縣委、縣政府牽頭的工作領導小組,成立課題攻關辦公室,打造縣“貴和工作法”研究(判)指揮中心,統籌推進“貴和工作法”課題研究、成果深化、經驗推廣。二是結合“數字重慶”基層“141”智治體系建設,構建“黨員聯系戶、黨小組聯系院落、村(社區)‘兩委’成員聯系網格、鄉鎮(街道)領導班子聯系村(社區)”的四級基層黨建格局。三是落實黨員聯系群眾制度,掛牌設崗定責、承諾踐諾、志愿服務等活動。
強化制度保障,重構基層治理新機制
一是全縣印發《關于推廣中益鄉“貴和工作法+智惠農家”經驗全面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通知》等重要文件。二是明確將“貴和工作法”納入全縣目標任務、全年亮點計劃以及平安建設考核重要內容,建立完善“分工、協同、培訓、督導、考評、獎懲”六大閉環機制。三是將“規定動作”逐一細化、工作要求逐一明確,以制度創新推動部門聯動、倒逼責任落實,持續鞏固“貴和”基層治理成效。

深化數智賦能,提升基層治理新效能
一是充分融入數字重慶建設,自主研發“平安鄉村·智惠農家”智能防控系統,重點破解重大風險、安全隱患、矛盾糾紛、重點人員等四方面難題。二是依托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全面統籌綜治、法律服務、矛盾糾紛調處、公安指揮、應急指揮、信訪接待、人民法院調解等重要治理平臺力量。三是依托治理中心,打通集公、檢、法、司、應急、人社、衛健等部門以及全縣33個鄉鎮(街道)、242個村(社區)實時調度的聯動渠道,打破行業單位信息壁壘,推動智治底座覆蓋“最后一公里”,構建全鏈條全要素覆蓋的“指揮中心”。
整合資源力量,營造基層治理新氛圍
一是構建戶長、院落長、網格長、貴和工作室長、派出所所長、鄉(鎮)長“六長抓總”責任體系。二是以鄉村干部、公檢法司工作人員、村(居)法律顧問等治理力量為主體,建立“貴和工作室”和“貴和六員”調解隊伍。三是依托鄉村能人、部門、行業、律師、綜治、司法等資源,常態開展民調、警調、訪調、律調、鄉賢調、訴調“六調對接”。四是貫穿中華傳統道德文化于矛盾風險化解,實現“德理法”的統一,推動矛盾糾紛“專業化”“一站式”化解,實現就地握手言和,事心雙解。目前,全縣鄉鎮和村社全部建立“貴和工作室”、配備“貴和工作隊”,整合“一村一警”“一鄉鎮一法官、一村居一法律顧問”等力量757人。
突出惠民有感,拓展基層治理新服務
當前“貴和工作法”實踐場景持續拓展。一是優化鄉村振興營商環境。持續保障全縣“萬企興萬村”商業產業發展環境,橋頭鎮成為重慶市鄉村振興的示范標桿;二是推動避暑旅游治理升級。有效應對縣域避暑旅游區數十倍人口“候鳥式”流動服務,托舉黃水鎮升級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三是創新農村“老年化”新服務??h域探索農村“互助養老”治理新模式,寶坪村成為民政部“基本社會服務政策支持系統及深度觀察點”。四是持續在警務服務、群防群治、拘留調解、行政爭議化解多領域深化發展。五是拓展數字防控服務能力。開通“三留守”關愛人員“一鍵報警”,民宿APP登記服務,農旅產品推介等功能。
自2020年以來,全縣化解矛盾糾紛58536件,化解成功率98.6%,社會治安防控工作成效明顯,110警情、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大幅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