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委政法委:法治、文化、產業三維賦能下的縣域社會治理創新與實踐-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24 11:24:57
來源:新華網

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委政法委:法治、文化、產業三維賦能下的縣域社會治理創新與實踐

字體:

  陸河縣地處廣東省汕尾市,長期以來,面臨工業化程度較低、基層治理群眾參與度不高、縣城輻射帶動能力不足等治理難題,陸河縣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和廣東省“1310”具體部署,創新提出“法治啟智、文化潤心、產業富民”三大工程,構建“以法促治、以文促治、以產促治”的城鄉融合治理體系,探索出一條符合山區縣情的社會治理新路徑。

  構建“法治啟智”工程,提升基層法治素養

  陸河縣以“送法下鄉”為依托,秉持“陸河有道”地方法治品牌理念,將本土法治故事、典型案例、執法成效等融入法治宣傳,構建“宣傳-預防-調解-教育”體系。設計12個月度普法主題,聚焦禁止性規定和負面清單,通過“入戶聯心”“周三夜訪”等機制,推動黨員干部下沉一線,實現“走訪一戶、普法一家、帶動一片”的輻射效應。將綜治中心作為“陸河有道”調解工作法的核心實踐平臺,整合“八五”普法講師團、法治副校長等專業力量,創新推行“1名村居法律顧問+N名法律明白人”模式。線上打造“陸河普法”新媒體矩陣,通過短視頻、直播、法治調解案例宣傳等方式實現精準普法。通過綜治中心實體平臺與線上新媒體平臺的有機結合,使“陸河有道”的內涵和實踐成效(尤其是調解案例)成功在“長安評論”“廣東政法”“汕尾日報”等主流媒體平臺廣泛傳播,將“陸河有道”打造成為串聯線上線下普法的精神紐帶,有力推動了“智慧普法、科學普法”的迭代升級。

  實施“文化潤心”工程,增強城鄉文化認同

  陸河縣以“品牌活動+全民參與”為抓手,線下開展每周五公益電影放映、每兩周大灣區(陸河)周末草坪音樂會等11項活動,聯動粵港澳資源,提升群眾文化獲得感。創新非遺傳承形式,通過“小小紅色宣講員”培養計劃活化紅色線路,推動河田高景、羅洞木偶戲、客家山歌等非遺項目與校園教育、時代主題相結合,從“舞臺展演”延伸至“活態傳承”。構建“縣K”全民互動文化品牌,打造“草坪賽演+線上直播”形式的“周六歡歌”群眾歌唱比賽,搭建“四季村晚”村民自導自演的編排平臺,吸引全民參與互動,實現“文化惠民”向“文化育民”轉變。線上打造“書香陸河”數字平臺,創新突出客家文化,強化“客韻新城”身份認同,統一“客韻新城 活力陸河”城市形象IP,讓陸河文化從“本地開花”到“全網結果”,有效增強了文化認同和凝聚力。

  推進“產業富民”工程,夯實社會治理物質基礎

  陸河縣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服裝產業集聚化發展,系統推進資源整合機制創新,累計流轉盤活閑置農房近700處,整合利用閑置學校、廠房等500平方米以上場地66個。同步規劃建設“一區多園”產業承載格局,成功打造河田、水唇、新田橫隴等鎮村富民興村產業園,顯著增強縣域產業承載能力。創新推行“1個中心工廠+N個衛星工廠+X個農戶(家庭作坊)”產業集群模式,推動服裝產業實現從“有”到“優”的高質量躍升。全面摸排農村勞動力資源,聯動人社部門與職校開展免費技能培訓46期,累計發放縫紉工培訓證書超5000份,為產業發展提供人力支撐。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銷售網絡,引導企業依托拼多多、希音等平臺探索全托管、半托管、海外倉等模式接收訂單,推動線上銷售額上升。近三年累計引進培育富民興村中小微服裝生產類工廠超800余家,縣域服裝產業年產值超25億元,新增跨境電商企業近30家,日均超30萬件T恤遠銷中非、東南亞、歐美等國際市場,實現“陸河制造”品牌影響力持續拓展。搭建政銀企對接平臺,創新推出“服裝貸”等專屬金融產品,推動陸河農商行對縣服裝協會“整會授信”2億元,已為37家企業解決融資1200多萬元,有效緩解中小微企業資金壓力。通過系列舉措,不僅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也為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糾錯】 【責任編輯:陳延特】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