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谷城縣公安局盛康派出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錨定“主防”職能定位,厚植深耕“三百促三治”警務實踐,奮力打造更具發展高度、治理精度、品質亮度、服務溫度的新時代“楓橋式公安派出所”。轄區連續6年無命案,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持續增強,安全感、滿意度連續三年位居全縣第一。派出所獲評全省首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全省公安機關成績突出青年集體”榮譽稱號,先后榮立集體二等功、集體三等功各1次。

紅色打底,托舉護航發展高度
一是扛牢“紅色”旗幟。規范“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等黨組織活動,開展民警講臺、書記講課、紅色講壇“六講”進警營。利用轄區縣委舊址、暴動遺址、紅色記憶館等紅色資源,追憶革命歷程、賡續紅色血脈。落實“師徒制”,做實“傳幫帶”,鍛煉“警營尖兵”,確?!耙幻h員、一面旗幟”。二是引領“紅色”風尚。積極發揮黨支部“主心骨”“領頭雁”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所長兼任鎮黨委委員,6名黨員民警兼任村(社區)黨支部副書記,把警務活動融入基層黨務、政務、事務之中。所長帶頭下基層講黨課,激發基層治理活力。三是建強“紅色”聯盟。堅持黨建工作與基層實踐相結合,派出所黨支部與轄區51個基層黨組織組成“黨建聯盟”,支部聯建、理論聯學、平安聯創。推動警務工作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

微警構圖,提升鄉村治理精度
一是打造村組“微警所”。全面落實“一居一警”“一村一輔”,把2個社區警務室、5個農村中心警務室打造成群眾家門口的“微型派出所”。二是整合平安“微力量”。整合轄區7支社會組織,發動雙報到黨員、治安積極分子、物業保安等各方社會力量加入,組建120余人的“盛楓義警”。三是融入基層“微治理”。堅持未病先防、既病快治,著眼于一般糾紛格內了、復雜糾紛云上調、疑難糾紛多元解,強化矛盾糾紛源頭治理。成立由扎根基層20余年的副所長方安峰牽頭的“老方工作室”,打造治安調解、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訴前調解“四調合一”金牌調解“旗艦店”。
善治著墨,增強平安品質亮度
一是“百戶長”促自治。按照隨灣就片、就近就熟的原則,以百戶左右為單元,將全鎮28個村(社區)劃分為188個“百戶網”,推選188名黨員擔任“百戶長”,活躍在鄉鎮村灣、田間地頭,依托“百戶微信群”,線上線下開展防范宣傳、信息采集、治安巡查、矛盾排查、便民服務等工作。二是“百米崗”促法治。整合轄區企事業單位、小區門衛值班室及臨街商鋪網點、農村黨員中心戶等治安要素,設置平安聯防崗68個、流動巡查崗23個、視頻監控崗1498個,賦予其“治安聯防、糾紛聯調、隱患聯治、事件聯處、法治聯宣、平安聯創”六項工作職責,兼顧報警救助功能。三是“百分獎”促德治。推動構建“政府補一點、社會捐一點、村(社區)貼一點、居民出一點”投入機制,搭建愛心積分超市29家,隨時記錄、定期評定、按分定獎,對善行義舉、群防群治等采取積分制管理模式。
初心點睛,傳遞為民服務溫度
一是服務貼近一分。創建鎮村格三級微信群232個,打造“網上戶籍室”“背包警務站”“流動車管所”。在派出所擺起警察小攤,通過警民懇談會、鄉村納涼會、山村夜話,常態化宣傳反詐防騙、禁毒反邪等安全知識,被央視報道點贊。推行“碼上”見警,拉近警民距離。二是守護拓寬一度。搭建智慧平臺,為2200余戶“三留守”家庭免費安裝“天翼看家”監控設備,打造“群眾放心掙錢、警察在線看家”的警民關系新常態。三是幫扶上前一步。用活用好盛康鎮“建筑之鄉”人文資源,主動對接在外“老鄉企業家”,為本地十余名特定關注群體提供就業崗位,利用外地企業“流動黨支部”強化對流出人員的教育穩控、動態掌握,推動形成“企業獲得勞動力、群眾賺得生活費、異地管控更有力”的多贏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