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大慶市紅崗區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紅崗區院”)積極利用大數據、數字技術賦能檢察履職,提高監管能力,創新探索“檢護民生”的實踐范式。
數字檢察賦能地下水保護:從模型監管到全域治理的生態守護實踐
紅崗區院探索辦理地下水資源保護行政公益訴訟案,創建地下水資源保護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并在實踐中取得積極成效,成為生態守護的好幫手。
2023年,大慶市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市檢察院”)以紅崗區院研建的地下水資源保護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為實踐樣本,抽調業務骨干成立地下水資源保護工作專班,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地下水資源保護專項監督行動。工作專班對該模型分析碰撞線索進行實地走訪核實,認定各(縣)區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水資源保護工作怠于履職,兩級檢察機關共制發行政公益訴訟檢察建議30份、社會治理檢察建議1份,為國家挽回地下水資源費100余萬元。

大慶市水務局對檢察建議高度重視,多次與市檢察院座談會商,研究地下水監管工作整治計劃和清查方案,一體推進落實省總河湖長3號令,動員全市水務力量集中開展地下水取用管理專項整治行動,市域內水生態環境得到逐步改善,大慶地區地下水超采區“已摘帽”,地下水“漏斗區”已消失。市檢察院主動向大慶市委做專題報告,積極爭取政府支持,由市政府牽頭,與市河湖長辦公室、市水務局、市司法局、市法院共同簽署《關于加強全市河湖管理領域執法協同聯動的意見》,構建多方聯動保護生態環境和地下水資源的區域合作格局。
2024年5月,地下水資源保護監督模型成功上架最高檢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平臺,辦案人員借助“檢務科技新動態”公眾平臺和黑龍江省檢察院組織的內部分享交流平臺,通過最高檢推廣模型線上分享會的方式,將地下水資源保護模型的辦案優勢和應用經驗進行推廣介紹,該模型在黑龍江省內和江蘇、江西、河南、河北、廣西、海南等多個省份被廣泛應用,均取得了良好的辦案成效。
大數據驅動餐飲燃料安全閉環監管:檢察機關的公益保護路徑與實踐范式
近年來,各地發生多起重特大餐飲行業燃料安全事故,紅崗區院在對轄區內500余家小微餐飲單位開展調查分析后發現“燃料油”在生產、運輸、配送、使用等環節存在不同程度的執法縫隙和監管盲區,呈現出問題覆蓋面廣、安全隱患多、可能導致危害后果嚴重等特點,并且反映出監管不到位問題,亟須深入整改。

為從源頭防范化解安全生產風險,提升行政執法監管力度和能力水平,紅崗區院在對相關單位調查走訪的基礎上,總結類案規律,著手研建餐飲行業常用燃料監管模型。篩選出異常用氣、未用氣和使用雙燃料餐飲單位等異常數據130余條,鎖定37家餐飲單位存在燃料安全隱患問題線索,為檢察官高質效辦案奠定基礎。
2024年5月,紅崗區院分別對大慶市紅崗區應急管理局(以下簡稱“紅崗應急局”)、大慶市紅崗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以下簡稱“紅崗城管局”)以行政公益訴訟立案。2024年9月,紅崗區院分別向紅崗應急局、紅崗城管局送達檢察建議,建議依法履行安全生產監管職責,共同推動安全生產治理體系現代化。
收到檢察建議后,紅崗區委高度重視,責成安委辦牽頭成立餐飲行業燃料安全隱患整治專班,組織應急局、住建局、經促中心等多部門聯合開展多輪次餐飲行業燃料安全專項行動,共排查133家餐飲單位燃料安全隱患問題289個。同時,推動區安委辦制定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醇基燃料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明確了相關職能部門對醇基燃料的監管職責,實現了對餐飲行業燃料使用的閉環監管。
為實現燃料安全秩序的長久穩定,紅崗區院按照“三位一體”辦案模式繼續深入開展調查,通過民用無人機、衛星遙感等技術手段調查固定證據,進一步調查危險物料在搬運、運輸、存儲、分裝過程中存在的現實危險。邀請危險化學品專家、安全生產及災害救援專家給予技術支持。
餐飲行業常用燃料監管模型助力大慶市(縣)區兩級檢察機關開展的“危險燃料全覆蓋全鏈條安全監管專項監督行動”取得良好辦案成效。該模型被全省三級檢察機關應用于“全省校園場館安全公益訴訟法律專項監督”中,為保障廣大師生生命安全和校園和諧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同時,該模型上架至最高檢大數據法律監督平臺后被廣東、上海等地檢察機關應用并取得良好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