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海城市人民檢察院:打造西柳·“橋見”代檢聯動基層普法品牌 繪就新時代“楓橋經驗”基層普法新場景-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24 11:23:53
來源:新華網

遼寧省海城市人民檢察院:打造西柳·“橋見”代檢聯動基層普法品牌 繪就新時代“楓橋經驗”基層普法新場景

字體:

  鞍山市海城市西柳鎮是典型的現代商貿型鄉鎮。高密度人口聚集與高頻次人員流動,帶來了合同糾紛、勞資矛盾、侵權維權等多元法律需求,2024年6月至今,西柳村人大代表聯絡站收集的法治咨詢達50余件,顯現出傳統普法 “供給錯位”“響應滯后”“力量分散”等痛點。為破解此困,該站聯合海城市人民檢察院,錨定“數字賦能基層治理”與“新時代楓橋經驗”融合方向,創新打造西柳·“橋見”代檢聯動基層普法品牌,構建“民意橋、法治橋、連心橋”三位一體治理體系。

  構建“代檢聯動”組織架構,夯實普法根基

  建立“人大代表+檢察官+網格員”三級聯動機制,在服裝城、居民小區設立“橋見”普法驛站,選拔6名懂法律、熟民情的人大代表、村“兩委”班子成員與12名檢察官結對,明確“代表收集民意、檢察釋法解惑、網格跟蹤落實”的閉環職責。制定《“橋見”普法聯動工作規范》,每月召開聯席會議研判共性法律問題,形成“需求訂單—資源匹配—效果評估”的科學流程。

  打造“數字智慧”普法平臺,突破時空限制。

  借鑒“指尖上的檢察服務”理念,充分利用遼寧省人大推出的“數字人大”平臺,疏通群眾訴求渠道。創新突破基層普法數字化建設,參與“法治AI基層特色工程”建設,引進“法律機器人”走進西柳中國商貿城、西柳電商產業園,打通數字化普法“最后一公里”。平臺采用“前臺極簡操作+后臺精準響應”模式,用戶無需注冊即可匿名咨詢,法律專業人士24小時內在線答復,代表可實時查看轄區普法需求數據。針對商貿特色開設“檢察長信箱”“合同避險”“勞資糾紛”等專項專欄,上傳定制化普法視頻6個、案例解讀12篇,實現法律知識“按需推送”。

  開展“精準滴灌”普法行動,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聚焦公司、商戶、老年人、青少年等重點群體,實施分類普法。針對服裝城1.2萬商戶,聯合市場監管部門開展“法治趕集”活動,現場審核合同范本、解答商標侵權問題;針對老年群體,通過法律手冊、真實案例普及防詐騙知識,組織開展“銀發法治課堂”;針對青少年,組織檢察官進校園開展模擬法庭,針對“校園欺凌防治”開展專題講座。建立“事例+普法”機制,對典型糾紛化解后,及時制作普法宣傳內容進行推送,實現“辦理一案、教育一片”。

  通過實施一系列舉措,各項工作成效顯著,群眾的法治獲得感顯著提升。

  一是矛盾化解率大幅提升,基層治理提質增效?!皹蛞姟惫ぷ鏖_展以來,累計接收法律咨詢100余人次,化解勞資、合同等糾紛87件,調解成功率近90%,較品牌創建前提升22%。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依法化解”的治理目標。

  二是基層法治意識普遍增強,社會氛圍持續優化。開展線下普法活動16場,覆蓋群眾上千人次,發放定制化普法資料2千余份。第三方調查顯示,轄區群眾法治知曉率從68%提升至92%,商戶依法經營意識顯著增強,主動咨詢合同規范的商戶占比從15%提升至78%。

  三是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示范效應逐步顯現?!皹蛞姟逼辗ㄆ放葡嚓P實踐于2025年8月被納入省委依法治省委員會辦公室課題立項,多家媒體專題報道。鞍山、海城兩市人大在該站分別召開人大代表家站規范化建設培訓推進會議,鞍海兩市12個鄉鎮(街道)前來考察學習,其“代檢聯動+數字賦能”模式被成功復制應用于海城市毛祁、望臺、牛莊等3個鄉鎮。

  四是民營企業家法治保障獲得感普遍增強,法治化意識逐步顯現。橋見品牌與西柳鎮數字化智能服裝科技產業園區簽訂檢企共建協議,設立勞動者權益保護崗、護企品牌工作室;就轄區內的瑟克賽斯熱能科技公司知識產權案持續跟蹤、打防結合,促使企業外貿業務增幅達到278%;站點省人大代表提供法律幫助,檢察機關高質效辦理數百萬元虛假訴訟案,保護轄區經營主體合法權益,民營企業互傳“西柳橋見,說了就辦”。

【糾錯】 【責任編輯:陳延特】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