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面包會有的》-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8/10 09:20:44
來源:新華網

新城市|《面包會有的》

字體:

《面包會有的》

青年導演創作扶持計劃第二季

面包是“活著”的。用工業酵母和用天然酵母的制作出來的面包,不僅味道不同,代表的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際交往方式。不同面包的酵母由特定空間里漂浮的微生物自然發酵形成,這些微生物生活在面團里,吃著面粉和水,吐出二氧化碳,面團看起來就像活著一樣,一呼一吸地往外吐著氣泡。它們對做面包的人來說,不僅僅是原料,也是家人和伴侶。

圖片

演出時間:2023年8月24日-25日 14:30

演出場館:尼山圣境.尼山大講堂.和樂廳

 

劇目簡介 

對于這個世界上一部分國家的人來說,面包,是他們的主食。而對于我們而言,面包也許是早餐,是下午茶,是零食。中國人的主食是饅頭、米飯、面條……即便如此,兩個女孩為什么要堅持開一家歐式面包店?

故事講述了兩個女主在各自人生的低谷,偶然品嘗到其他國家人口中的糧食——面包,從而豁然開朗?;貒髢蓚€女孩在北京合伙開了一家歐式面包店叫作“面包會有的”。面包店七年店慶之際,隨著一位博主為小店拍攝紀念視頻的鏡頭,那些艱辛但充實的創業時光和為夢想并肩努力的往日點滴,以及曾給彼此帶來過溫暖的人和事,都在鏡頭前一一重現。

《面包會有的》將影視思維與話劇思維進行融合,打破傳統的敘事方式,在話劇舞臺上呈現多視角的沉浸式觀看。通過實際動作和影像記錄的結合,完成一個完整的面包烘焙過程,全劇將以面包烘焙成功推向高潮,劇場將洋溢著新鮮出爐的面包香氣,觀眾將和演員一起品嘗新鮮出爐的面包,實實在在地表現“面包會有的”這一主題。

 導演問答 

圖片

面包會有的,來尼山,一切都會有的!

——導演:劉越洋

中國國家話劇院導演,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主要作品,文獻話劇《抗戰中的文藝》影像副導演,話劇《初生》影像導演。影片《入鏡》《霓虹》《Ade》導演、編劇,曾在多個電影節獲獎。擅長打破真實與虛構的邊界進行創作。

從“洋式”,到糧食,用戲劇的燃點,在盛夏的尼山,烤最香甜的面包。

 

——導演:張叢

畢業于英國倫敦東15表演學院MFA戲劇導演專業,作品《模仿愛人》入選中國國家話劇院青年導演扶持計劃,代表作《戈多醫生》、《Meet Me at the Shore》,曾在各大戲劇節上演。擅長話劇、肢體劇、沉浸式戲劇排演。

 

 

Q

為什么要創作這樣一個故事?

A

對于這個世界上一部分國家的人來說,面包,是他們的主食。而對于我們而言,面包也許是早餐,也許是下午茶,是零食。喝一杯咖啡,吃一份西式面包,更多的是一種短暫的體驗或享受,而不是日常,更不會是主食。中國人的主食是饅頭、米飯、面條……即便如此,兩個女孩為什么要堅持開一家歐式面包店,這個點吸引了我們。

故事講述了兩個女主在各自人生的低谷,偶然品嘗到其他國家人口中的糧食——面包,從而豁然開朗的故事。那些我們眼中的偶爾,變為日常,就不再稀奇,也不再那么小心翼翼。對待一塊簡單的面包如此,對待人和事又何嘗不是如此。

面包會有的,講的不僅僅是生活會好的,更是講述只要踏踏實實吃每一頓飯,過每一天,這些細碎的日常慢慢會堆砌在一起,變成今天的你我。面包也好,饅頭也罷,都是糧食,也都是生活。只有這樣的心態才能真正享受生活,重視自己,腳踏實地的生活。

當下,遍布全球的中國城也在做著中國人的飯食,超市貨架上玲瑯滿目的面包也逐漸變成中國人的日常。

圖片

Q

劇中的兩位女生反映了當下年輕人的哪些特質?

 

A

兩個女生都是為了逃離原本的生活,在人生的岔路口經歷迷失后,意外相遇之下開了這家面包店,希望把這里打造成一個有糧食有愛的地方。本身無關乎性別,其實反映出的是當下年輕人的生活狀態。有太多的時候,我們被壓力消耗,被忙碌裹挾,被情緒淹沒,逐漸忘記了生活原本的樣子。生活本就是復雜的集合體,但生活也是由一個個日常和一頓頓餐食所組成的,回歸真誠和平淡是真。

我們希望以此照見當下年輕人的迷茫、堅定、勇氣和執著。無論用什么方式,都還在尋找自己理想的生活,即便這個過程中不乏艱辛和喜悅。

面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就讓面包的香氣帶給大家繼續向前的動力。

圖片

Q

這部戲在藝術呈現方面有哪些巧思安排?

A

《面包會有的》會首次嘗試將影視思維與話劇思維進行融合,打破傳統的敘事方式,在話劇舞臺上呈現多視角的沉浸式觀看。通過實際動作和影像記錄的結合,完成一個完整的面包烘焙過程,全劇將以面包烘焙成功推向高潮,劇場將洋溢著新鮮出爐的面包香氣,觀眾將和演員一起品嘗新鮮出爐的面包,實實在在地表現“面包會有的”這一主題。

主創人員 

導演:劉越洋

向上滑動閱覽

中國國家話劇院導演,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主要作品,文獻話劇《抗戰中的文藝》影像副導演,話劇《初生》影像導演。影片《入鏡》《霓虹》《Ade》導演、編劇,曾在多個電影節獲獎。擅長打破真實與虛構的邊界進行創作。

導演:張叢

向上滑動閱覽

畢業于英國倫敦東15表演學院MFA戲劇導演專業,作品《模仿愛人》入選中國國家話劇院青年導演扶持計劃,代表作《戈多醫生》、《Meet Me at the Shore》,曾在各大戲劇節上演。擅長話劇、肢體劇、沉浸式戲劇排演。

燈光設計:劉一昂

向上滑動閱覽

出生于燈光世家,在劇院觀眾席和燈光控制室中長大,從傳媒大學深造后,又師從中國燈光頂級燈光設計王瑞國。作為青年一帶的舞臺燈光設計,涉獵廣泛,曾跨界融合,將燈光與多媒體設計緊密聯合。

代表作:戲劇《偷心》《冬日之光》《豆汁兒》《危機公關》《北極光》、肢體劇《羿》、音樂劇《草原戀》

多媒體設計:張博琛

向上滑動閱覽

致力于東方文化背景的新媒體藝術創作和研究,多次與國內外知名品牌機構、藝術家合作,作品《黑洞》《完美的云彩》《The Sea Wall》曾參展倫敦Boomer Gallery、雅昌×遠洋新絲路SOART藝術季、中國當代藝術家聯盟、北京當代等國內外展覽、藝術節。

服裝造型設計:吳涵

向上滑動閱覽

畢業于北京舞蹈學院戲劇影視服裝化妝專業,舞臺服裝化妝設計作品:新國劇《西游記》、《世界旦夕之間》、《小島上的英臺》等。參與劇目:舞劇《早春二月》、《楊家嶺的春天》、音樂劇《素滴小魔女》、《昭君出塞》、實景演出《金城公主》、《紅樓夢》等。

道具設計:田皓然

向上滑動閱覽

中國國家話劇院道具設計,代表作品:話劇《豆汁兒》《英雄時代》《戀愛吧契訶夫》《鐵流東進》《愛戀契訶夫》《親密》《紅巖魂》《俺爹我爸》《你若離開我便浪跡天涯》《大宅門》,《棗樹》《長夜》《長子》《北京法源寺》《那拉提戀歌》《中華士兵》《冬日之光》《人間煙火》,《谷文昌》《特赦》《小鎮琴聲》《人民至上》《村里新來的年輕人》《兵者國之大事》《鼓樓那些事》等。

 

主創信息

編?。汉In真

 

導演:劉越洋、張叢

舞美設計:徐海東

燈光設計:劉一昂

多媒體設計:張博琛

道具設計:田皓然

服裝造型設計:吳涵

音樂及音響設計:Xunzi

形體指導:胡翰弛

聲音設計:韓林甫

舞臺監督:宋維娟

燈光設計助理:王雨夕

多媒體監制:溫琦

多媒體技術:張章

化妝造型:閆穎超

制作人:郭瑩

制作統籌:張大爺

海報設計:買嘿咿

劇照拍攝:塔蘇

全程支持:面包會有的、音維時間音樂教育

演員:李沫頷、南曦、姚文旭、王曉彤、仲怡然、佟維燦

特別鳴謝:李依曉、奇小葩、付琦、曾輝、張穎

 

演出信息

演出時間

2023年8月24日 14:30-16:00

2023年8月25日 14:30-16:00

 

演出場館

尼山圣境.尼山大講堂.和樂廳

 

演出時長

90分鐘

【糾錯】 【責任編輯:蘇姍】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