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博鰲12月6日電(郭香玉)12月2-5日,2021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在海南博鰲舉行。會議期間,眾成清泰(濟南)律師事務所主任、濟南市律師協會會長耿國玉在“嘉賓面對面”接受訪談時表示全面依法治國背景下,律師行業定位更清晰,行業社會價值更凸顯、發展更規范、市場更加有序,發展前景更廣闊。
眾成清泰(濟南)律師事務所主任、濟南市律師協會會長耿國玉
2010年底,我國有20.4萬律師;截止到2020年底,我國律師總人數達到52.2萬,十年時間,律師人數增長近270%。律師人數大幅度增加的根本原因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人民法治意識增強、法律服務需求增加。
耿國玉介紹,眾成清泰作為山東區域領先發展的律師事務所,在2020年疫情影響下,實現逆勢增長,執業律師從500余人增長到600余人,業務發展也實現了15%以上的增長,2021年以來,從人員到創收,各項發展指標又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長幅度。
眾成清泰(濟南)律師事務所主任、濟南市律師協會會長耿國玉在“嘉賓面對面”接受訪談
耿國玉說,面對日趨復雜的國際營商環境,將“合規”甚至“跨境合規”納入企業的戰略方針,用法律為產品和服務背書,以前瞻性思維做好預案,才能夠確保企業的長期競爭優勢,行穩致遠。
“中國企業要提升國際競爭力,就要通過法律手段,超前布局規劃、嚴防風險,建立多法域、全方位、強監管的合規管理體系,從而提升中國企業的高質量品牌形象?!惫裾f,主要有三點:
一是穩,守法經營,通過法律手段積極應對已發生風險。后疫情時代可能普遍出現項目支付延期或違約現象,企業需積極應對已可能發生的違約風險及法律訴訟問題,通過法律保駕護航。除此之外,企業還應強化后疫情時期的合規經營,統籌協調國內外人力資源、設備和防疫物資,與商業伙伴一道,相互溝通,加強協作,努力將疫情損失和違約風險降到最低。
二是新。加強政策預判,提高合規風險管理水平。法律風險把控是企業深挖國內外市場的前提。企業應在未來市場開發中熟悉不同國家法律體系,了解不同合同條款針對不可抗力的認定差異,一旦發生類似的全球公共突發衛生事件,要全面考慮所在國貨幣貶值、融資落地困難等存在的資金風險和成本驟增問題,做好風險前期研判和管理。
三是闖。以法律保駕護航,積極參與國際經濟。企業應更加積極學習、了解國內外政策、法律法規動態,在專業法律團隊支持下,時刻關注國家法律、金融、稅收等方面的變化,加強信息交流和經驗分享,共同助力、長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