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博鰲11月26日電(吳起龍)11月25日-28日,2022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在海南博鰲舉辦。在26日舉行的2022中國城市產業發展論壇上,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劉玉珠認為,城市對于人們的吸引力,除產業容納度和經濟規模外,人文底蘊、休閑旅游也是越來越突出的內容,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傳承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劉玉珠視頻致辭
城市是人類社會進入文明社會的標準之一。發展至今,世界超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國的城市化率也已超64%;上海世博會曾提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也表達了人們對于城市生活品質的向往與期許。
“比如四川成都就將城市文化個性發揮得淋漓盡致?!眲⒂裰橹赋?,從金沙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到杜甫草堂保護運營,從寬窄巷子保留改造到錦里的文化氛圍營造,既有效融合傳統與現代,在城市化過程中少了一些劇烈改變,讓人們生活得更“巴適”,又拓展文旅文創產業,有逐漸形成西南地區文化創意之都的態勢,一舉多得,潛力巨大。此外,福州的三坊七巷、廈門的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杭州的良渚文化新城,都是城市發展中注重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文化遺產再次賦能城市產業發展的典范。
總結借鑒世界和中國城市發展經驗,劉玉珠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城市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塑造產業新格局,激活發展新動能:一是運用政策,推動文化遺產融入城市發展。近年來,我國陸續出臺一系列的鼓勵利用文化遺產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政策,為文化遺產資源轉化為城市特色塑造和城市產業發展助力。
二是要延續城市基因,提升城市高品質建設。城市歷史文化遺存是城市內涵、品質、特色的重要標志。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城市傳統歷史文化資源中的優秀基因,使其煥發新的生機。城市居民的美好生活,離不開特有的城市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持續充分供給;城市要積極引入文化、科技、展會等企業和創業團隊,綜合運用金融、人才、稅收等政策集聚文化產業。
三是激發文化創新,賦能城市可持續發展。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博物館是城市的名片。把豐富的城市歷史文化資源利用好,讓它們在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過程中展現新的活力,激發創新,必不可少。城市是活態的,是積累與更新的過程,城市文化遺產就是一代又一代不斷積累、推陳出新的見證。文化創新也是為城市韌性發展提供基礎的、根本的內在動力,潤物無聲卻靜水流深、影響至遠。
新冠疫情給全球博物館帶來巨大沖擊,博物館轉“?!睘椤皺C”,大力發展“云看展”“線上直播”“數字展廳”等多種云上打開方式,博物館借力數字技術,創新形式,擴大優質內容供給。提升文化軟實力,激活了城市的內在價值,不僅推動了城市文化的復興,又賦能了城市產業的發展,成為了城市新的文化資產;提高了城市魅力和競爭力,打造了城市的品牌,促進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為期四天的2022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由新華通訊社和海南省人民政府主辦,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辦公室、新華網承辦。作為論壇分論壇之一,2022中國城市產業發展論壇以“重塑產業結構·激活發展動能”為主題,匯聚了政府部門代表、各行業的優秀企業、著名專家學者,探索研究新形勢下中國城市產業創新發展的新邏輯、新引擎,為全國城市轉型升級、招商引資提供實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