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11月6日電 題:中國人工智能團隊加速壯大更趨多元
新華社記者汪海月、呂巖昊
測量血壓血糖等健康指標并提供分析建議、隨時監測跌倒等異常情況并及時聯系家屬、提供個性化的互動問答和生活提醒……正在安徽合肥舉辦的第八屆世界聲博會上,一款名為“小麗”的長者陪伴機器人勾勒出未來“智慧養老”新范式。
這款機器人由森麗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開發者團隊研發,目前已在中國幾十家養老機構試點,并在持續升級,以實現未來走入更多普通家庭的愿景。
“基于中國日益完善的開發者生態和開放共享的技術平臺,開發者可以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聚焦各行各業,進行智能應用和產品的開發落地?!鄙惪悼萍迹ū本┯邢薰炯夹g總監洪澤說。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數據顯示,經測算,2024年中國人工智能(AI)產業規模已超9000億元,同比增長24%。
作為推動中國人工智能技術落地與創新的核心群體,中國開發者團隊正加速壯大,并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記者在本次大會上獲悉,由科大訊飛創立的訊飛開放平臺為開發者們提供了大模型、語音合成與識別等服務,截至10月31日,該平臺已開放872項AI產品與能力,聚集超960萬開發者團隊,其中大模型直接相關的開發者團隊數量超過190萬。
“目前開放平臺上開發者團隊一年新增200萬左右,訊飛開放平臺從2010年誕生到2021年首次突破200萬用了11年?!笨拼笥嶏w董事長劉慶峰介紹說,千千萬萬的開發者通過二次創新,開發出更多AI產品,助力AI應用滲透進生活各個角落。
在開發者的畫像上,這一群體正從“精英、專業、集中”向“普及、多元、下沉”轉型,擴展到更廣泛的大眾及學生群體,女性占比明顯提升,非程序員群體也在同步擴大。
知乎與魔搭社區今年聯合發布的《AI時代開發者生態白皮書》顯示,28至32歲的開發者是中堅力量,占比達到28%,33至37歲的開發者占比22%,23至27歲的年輕開發者占比20%。
白皮書指出,這說明引領AI時代的開發者群體經驗與活力并存——他們既有年輕開發者帶來的創新銳氣,也依賴資深從業者深厚的工程直覺和系統性思維來駕馭AI的復雜性。
分析認為,展望未來,AI開發將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而是演化為更加普惠、智能和個性化的新范式。
廣東工業大學的研一學生蘇向標是投入中國人工智能創新浪潮中的年輕開發者中的一員。今年8月底,本科學習人工智能專業的蘇向標和隊友耗時數月開發出一款游戲的智能翻譯插件,在實時翻譯海外游戲字幕的同時,根據玩家的英文水平生成專屬單詞和語法學習筆記,自動生成題庫,幫助玩家邊玩邊學?!俺藢W校開設的人工智能課程,平時我也會在人工智能的開源社區學習技術,這里聚集著全國各大高校的人工智能愛好者,大家會自己編寫教程并分享交流?!碧K向標說。
中國多地正圍繞人工智能加快學科和專業布局。安徽有40多所本科高校設置500多個人工智能領域相關專業點,北京有38所高校開設人工智能通識課,廣東提出建設國家人工智能學院等大平臺,匯聚政產學研優質資源……越來越多創新舉措助力人工智能人才“蓄水池”不斷擴容。
多元群體的加入也在增強人工智能的普惠性。曹軍是一名視障人士,2018年開始研究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讓屏幕“開口說話”,幫助視障人士更方便地操作手機和電腦。
“我們研發的讀屏軟件,能夠讓視障伙伴借助語音朗讀來讀取電腦和手機的所有信息,比如拍下一張照片,手機就能自動解讀并播報照片內容?!辈苘娬f,目前其團隊開發的視障軟件已累計服務超40萬視障用戶。
如今,曹軍創辦的科技公司有40多名員工,其中約七成是視障人士,既為他們提供了就業機會,也能更深刻精準地理解視障用戶的需求。
“人工智能為視障人士等特殊群體帶來了一雙科技的眼睛,幫助我們更好地融入社會,拓寬生活工作的邊界和可能性,這正是科技向善的體現?!辈苘娬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