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由中國商業史學會、中央財經大學、國聲智庫聯合主辦,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中國商業史學會“一帶一路”專業委員會承辦的第七屆《貨殖論壇》“京津冀商文化”專題研討會在中央財經大學召開。在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向縱深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面提速的關鍵階段,本次論壇匯聚全國學界翹楚與行業專家,深度解碼京津冀商文化的歷史基因、時代價值與未來路徑,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文化動能與智力支撐,具有深刻的戰略意義與現實價值。

論壇開幕式由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郭冬梅主持。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李濤致歡迎辭,對與會嘉賓表示誠摯歡迎并系統介紹了中央財經大學在商業史研究、區域經濟治理等領域的學術積淀與創新成果,展望了校會協同、產學研融合的發展愿景。

中國商業史學會副會長兼一帶一路專業委員會主任、國聲智庫執行主任徐蘊峰在致辭中,闡釋了京津冀商文化研究的核心價值。他指出,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國家重大區域戰略,是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抓手。國聲智庫始終以服務國家戰略、賦能產業發展為己任,通過整合學術資源、搭建交流平臺,將商文化研究與政策落地、產業升級深度綁定,既為國家戰略實施提供文化維度的決策參考,又為京津冀產業協同、要素流動、品牌共建提供實操性解決方案,推動商文化從學術研究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動能,助力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中國商業史學會會長王茹芹發表主旨講話,深刻剖析了京津冀商文化的本質內涵與時代使命,為論壇確立核心學術基調。她強調,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黨的十八大以來首個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已形成交通互聯、生態聯防、產業協同、民生聯通的多元協同模式,成為全國區域一體化的示范標桿。而商貿作為協同發展的“聯通樞紐、強大動能、增值機制”,其背后的商文化體系更是戰略落地的精神支撐。她明確提出,京津冀商文化是以國家戰略為核心導向,融合京商“規制化”、津商“開放性”、冀商“守信務實”三大獨特基因,以“規制、開放、守信”為具象內核的區域一體化文化體系,是在疏解與承接、互補與聯動、共建與共享的實踐中涵養而成的協同型文化生態?!斑@一文化體系承載著中華商業文明的歷史智慧,為京津冀戰略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最強勁、最深沉、最持久的文化動力?!蓖跞闱蹠L還介紹了“中國戰略商文化”研究工程的發展布局,明確“十四五”聚焦學術交流與共識凝聚、“十五五”著力理論建設與成果轉化的階段目標,引發與會者廣泛共鳴與熱烈反響。
主題演講環節,專家學者從不同維度切入,為京津冀商文化發展建言獻策。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文余源以“世界級城市群發展與京津冀能級提升”為題,結合全球城市群發展規律,提出京津冀需以商文化為紐帶,強化城市功能互補、產業協同創新,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與城市網絡。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系主任蘭日旭教授從歷史視角溯源,系統梳理了京商的文化特質與歷史貢獻,揭示了其在京津冀商文化體系中的核心地位與輻射作用。此外,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孫玉琴、安徽師范大學教授梁仁志、南開大學教授李世杰、北京工商大學新商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周清杰等專家,分別圍繞近代京津冀對外貿易協同、徽商文化與區域商業融合、津商傳承與創新、商貿協同制度性障礙破解等議題發表真知灼見,構建了多維度、立體化的研究框架。
學術交流環節,與會專家圍繞具體議題展開深入研討,思想碰撞火花四濺?;搓帋煼秾W院教授李德楠聚焦運河文化,探討了通州作為運河端點城市在京通關系中的歷史定位與當代價值;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教授巫云仙從機制創新與政策導向出發,分析了京津冀商貿協同的關鍵瓶頸與突破路徑;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祁敬宇通過梳理清末民初京津冀銀行家群體的發展軌跡,還原了區域金融發展的歷史脈絡與文化基因;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陳濤從唐代幽州、定州的歷史聯通中,探尋京津冀區域一體化的歷史淵源;南開大學副教授龔關解析了津派文化中官文化與市民文化的融合特質,為現代商業文化創新提供歷史借鑒。此外,專家學者還圍繞老字號品牌活化、文旅資源整合、商文化保護傳承、商旅文融合發展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建設性的學術成果與實踐思路。
作為國內商業史研究領域的高端學術平臺,本屆貨殖論壇不僅實現了學術思想的深度交融,更取得了三大重要成果:一是構建了京津冀商文化研究的理論框架與實踐路徑,為后續研究提供了明確方向;二是推動“中國戰略商文化”研究工程向縱深發展,為國家區域戰略實施提供了更豐富的文化支撐;三是搭建了學界、政界、業界協同合作的長效機制,為學術成果轉化搭建了橋梁。據悉,中國商業史學會將持續開展“貨殖獎”評選活動,表彰商業史及商文化研究領域的杰出成果與學者,激勵更多力量投身這一關乎國家戰略與文化傳承的重要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