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14日由國家動物健康與食品安全創新聯盟主辦的第七屆中國動物健康與食品安全大會于在四川成都舉行。6月14日,第七屆中國動物健康與食品安全大會之餐飲零售與食品安全技術創新論壇在成都召開。論壇旨在探討餐飲零售與食品安全技術的研究發展,切實從技術層面保障我國餐飲企業的食品質量安全。
瑪氏全球食品安全中心高級研發經理葛崇濤與國家動物健康與食品安全創新聯盟國際合作部主任嚴志農主持了本場論壇,并對蒞臨現場及線上參會的各位專家學者表示歡迎。
聯盟副理事長、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技術總師吳永寧在線分享了“合成生物學與細胞工廠技術產品及替代蛋白的食品安全法規展望”主旨報告,他首先指出需要樹立大食物觀,樹立多元化食品供給體系。從傳統食品生物技術到合成生物學,高品質高效率使得合成生物學參與未來食品的制造成為必然。
瑪氏全球食品安全中心負責人Boris Bolschikov現場分享了通過食品安全能力建設加強供應鏈穩健性的報告,他詳細介紹了瑪氏企業科研領域,即專注于食品安全領域關鍵問題,包括真菌毒素風險管理、微生物風險管理與食品完整性管理三大方向。
泰森中國食品安全與質量管理副總裁李進在線分享了肉制品加工過程中的微生物控制的報告,他首先對泰森食品集團進行介紹,包括泰森的食品安全與質量管控體系、食品安全質量管理模型以及食品安全與質量管理等。他詳細介紹了致病菌的有效控制過程,離不開衛生設計的策劃、EMP環境監控、基于衛生分區的GMP原則的落實、有效的清潔程序和SSOP以及衛生設計及維護這5方面的有機結合和落實。最后,他表示泰森食品始終關懷消費者、客戶、公司的利益,將持續為客戶、消費者提供穩定和高質量的產品及服務。
英特樂傳送帶(上海)有限公司肉類行業經理陳翔分享了食品加工中的優質輸送案例,他首先以綠皮車與動車的運輸區別為切入點,提出食品安全是一綜合性問題,食品行業的運輸尤為重要。他介紹多個食品加工中產品運輸損失規避案例,指出好的輸送方案應該具備保障轉運過程中的食品安全、減少運輸過程中的產品損失、優秀的清潔衛生設計等特征。
商業食品安全學院-CFS肉類行業高級食品安全專家王倩在線分享了食品加工中清潔衛生及食品安全的實現策略報告。她指出,CFS的企業焦點,即聚焦于清潔領域,打造卓越的食品安全基礎,并且通過過程管理來保證我們產品的安全。她詳細介紹了食品安全文化的重要性、驅動性及傳承性,以清潔衛生及衛生設計的角度來看食品安全基礎同樣具有借鑒意義。
達能全球食品安全科學事務及中國食品安全總監徐杰現場分享了食品安全新興風險預測和管理主旨報告。他首先提出在VUCA時代要求有vuca的思維方式,有效地預測和預防新興風險對食品飲料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他建議,強有力的流程和管理,以便在整個組織內開展有效的預防。此外,他介紹了利用人工智能AI、合作伙伴關系和人類智慧,邁向食品安全智慧管理,是進行有效預防新興風險的途徑。
歐陸科技集團食品檢測微生物創新研發經理金艷在線分享了應用下一代測序技術保障企業品牌遠離物種摻假侵害報告,她首先介紹了食品欺詐的概念與相關案例,指出食品欺詐是全球關注的問題。接著,她提出兩種不同的食品真實性測試方法,包括靶向分析和非靶向分析,由于目前存在著新的摻假物的風險,使用非靶向分析方法更為重要。
新希望食品BU安全質量部熟食品控中心負責人姜勇分享了,從源頭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管理主旨報告,他首先介紹了新希望六和股份產業概況,包括企業發展史、產業分布情況及技術能力。接著,他分別從消費者需求、食品安全文化建設、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建設、食品安全過程控制等多個方面詳細講述了從源頭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星巴克食品安全和質量保證資深品質保證經理劉月雪分享了質量管理的角色轉變:從供應商到門店報告,她首先分享了星巴克的發展愿景,即通過智能化的食品安全和質量管理系統,保護品牌信任,促進食安文化,創造更大商業價值。接著,她提出鏈接供應商與門店體系需要數字化,并對星巴克的體系進行詳細介紹。同時以實際產品標簽案例指出執行與標準之間的矛盾問題,深入說明數字化標準管理重要性。
成都市食品檢驗研究院保健食品檢測與評價所所長、博士李紹波分享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成都)供賽食品食源性興奮劑高效檢測技術體系建立報告。他介紹了食源性興奮劑監測背景,并指出現有體系面臨檢測技術體系的不完善的問題,檢測技術亟需高凈化效率與高靈敏度。
上海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馮文煦在線分享了替代蛋白食品的國際監管一覽的主旨報告。他首先介紹了國際上新蛋白產品的動態,提出歐亞企業引入動物細胞替換蛋白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接著,他將產品產品分類的問題分為四大類,包括用傳統農作物及其加工品作為食品原料等,通過世界各國與地區對新食品原料的監管,指出原料、部門、商品的監管問題并提出相應監管方案。
合肥工業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院長、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預制菜分會秘書長徐寶才及倪永生副教授分享了預制菜中國發展趨勢與食品安全需求報告。他介紹了預制菜的中國發展趨勢,包括產業規模、產業挑戰、區域發展等方面,指出預制菜農產品價值更大化、農民增收致富的新模式,預制菜未來前景可期。接著,以中式各類代表預制菜產品中微生物檢測、西式肉類預制菜腐敗微生物防控以及肉類預制菜與化學危害物安全,提出肉類預制菜的安全需求。
SGS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公共食品安全技術經理宋建明現場分享了第三方助力預制菜行業高質量發展主旨報告。他指出了預制菜行業的“熱”“新”現狀及面臨的競爭大等多挑戰。接著,他從供應鏈管理以及食品安全監管提出預制菜行業高質量發展。
FAO/WHO微生物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JEMRA專家樂敏分享了沙門菌的風險評估與分級防控報告,他首先指出養殖加工環節抗生素濫用導致目前沙門菌耐藥趨勢。接著,為進一步探究養殖等用藥模式對重要食源性細菌耐藥性影響,對養殖規模及養殖方式是否影響耐藥細菌的攜帶/傳播進行溯源分析。
武漢輕工大學食品學院教授、湖北省楚天學子、國家重點研發計化青年項目主持人柳鑫分享了微藻替代蛋白新型食品中風險因子高效識別與毒性鑒別主旨報告,他介紹了微藻作為替代蛋白源的研究背景及其污染研究現狀,提出食品安全是影響替代蛋白產業發展的重要問題。接著,他提出微藻蛋白新型食品全鏈條風險因子高效識別,包括微藻外源性風險因子高效識別與內源性風險因子毒性鑒別與結構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