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6月10日電(記者胡可璐)春爭日,夏爭時,又是一年農忙時。眼下正值糧食作物田間管理黃金期,在廣袤的田野之上,每一株茁壯的莊稼,每一顆飽滿的果實,背后都蘊含著土地與科技交織的豐收密碼。
圖|新洋豐荊門總部生產基地
從數字化轉型的積極探索,到肥料創新研發的最新成果,再到科學施肥方案的精心落地,新洋豐讓科技與土地深度交融,為農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近日,新華網走進新洋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探索這家企業如何以科技為筆,大地為紙,書寫“顆粒歸倉”的智慧田野答卷。
數字化轉型:工廠的智慧躍遷
走進新洋豐合成氨工廠的集成控制中心,一面巨大的顯示屏映入眼簾,各類生產數據實時跳動,工程師通過系統和模型應用就能實現自控,實時查看工廠運行狀態。這里堪稱新洋豐合成氨工廠的“智慧大腦”。
圖|新洋豐新合成氨廠
數字化如何讓工廠變得更“聰明”?“數字化轉型本質上是利用數據驅動決策的過程。我們確保正確的數據能夠迅速流轉到正確的人手中,從而形成正確的決策,使工廠生產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質量?!?新洋豐人工智能首席工程師張雁翔道出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要義。
“通過先進的DCS集散控制系統,全廠大部分控制回路實現了精準自動操作,可以對生產流程進行自動化控制和智能化分析,工人操作頻次大幅下降 90%以上。數字化變革顯著提升了新洋豐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使得生產流程更加高效穩定?!睆堁阆杞榻B。
圖|新洋豐人工智能首席工程師張雁翔
2022年起,新洋豐開啟數字化轉型之路,合成氨廠的先進過程控制項目成為關鍵試點。如今,合成氨廠通過實施先進過程控制項目,自控率達到99%以上,裝置運行平穩率達到99%以上,工廠管理效率實現質的飛躍。目前,新洋豐已探索出從傳統生產模式向數字化、智能化生產模式的轉型道路,現已逐步啟動了安全智能管控平臺、選礦配礦優化、硫酸鉀復合肥養分精準控制及精細化工工藝和控制優化等四個公司級數字化項目。通過數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公司生產系統的人均效益提升了近20%,為工業生產和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在數字化賦能下,新洋豐的生產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傳統的機器轟鳴、工人忙碌,轉變為智能化、自動化的高效生產。這不僅讓工廠的生產管理更加科學、精準,也為農業生產的降本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撐。
以肥載菌攻克技術難題 助力農業增產增效
新洋豐硫酸鉀廠是新洋豐產型最多、產能最大的工廠之一,這里共有9條硫酸鉀復合肥生產線,年產能達120萬噸。
在新洋豐硫酸鉀廠,一款名為高富專 ARC 花生專用肥的創新產品正引領農業種植的新變革。這背后凝聚著中國農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李培武院士團隊 20 年的科研智慧與心血。
“ARC 技術猶如肥料界的‘超級戰隊’,不是單打獨斗,而是帶領一群微生物協同作戰?!毙卵筘S磷酸鉀廠工藝技術員陸家宇說,ARC的鮮明特點在于“兩固、三增、五減”,即固氮、固碳;增產、增效、增安全;減毒、減損、減肥、減本、減碳,為土壤健康保駕護航。
自2023 年起,新洋豐與李培武院士團隊攜手,啟動ARC技術產業化研究和應用。歷經三年,新洋豐突破了ARC菌劑的隔離保護,確保這些菌劑能夠穩定添加,最終成功研制出高富專ARC菌劑專用肥。
圖|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重大成果專場發布“ARC生物耦合技術”
為驗證技術效果,新洋豐和油料所在全國花生和大豆主產區布設了70個示范試驗點,從南到北全面覆蓋。在山東花生試驗示范田,施用ARC復合肥的植株根瘤數量增加了40%,果實病斑減少了70%;在黑龍江大豆試驗示范田,畝均增產12%,且大豆蛋白質含量提升了3%。同時,試驗結果顯示,ARC復合肥能使花生和大豆的黃曲霉毒素污染水平下降80%以上,增產增效和品質提升。
“ARC 技術就像是給土壤開了一劑良方,讓土壤恢復活力,讓作物茁壯成長?!标懠矣钚蜗蟮乇扔鞯?。這款專用肥的問世,標志著新洋豐在農業科技創新領域邁出了堅實一步,不僅為農戶帶來實實在在的益處,也為農業種植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
科學施肥:示范田的豐收密碼
在荊門基地的示范田里,一顆顆翠綠清甜的包菜,見證了科學施肥的神奇力量。新洋豐的農藝師們精心制定施肥方案,通過降低復合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配合“洋豐至尊”“洋豐豆”改土調酸,實現了土壤改良與作物品質的雙重提升。
“與使用普通肥料的農田對比,示范田的苗期更快,植株更健壯,葉片更大,抗逆性顯著增強。示范田的農產品不僅產量高,還能提前7-10天上市,這意味著每斤產品能多賣出至少兩毛到三毛錢,為農戶帶來三百到五百元的額外收益?!毙卵筘S湖北直銷分公司宜城小組農化員潘攀說。
圖|新洋豐湖北直銷分公司宜城小組農化員潘攀
“從前年開始用新洋豐的肥料,產量高了,顏色靚了,品質更好了,收入自然也更好了?!辩娤槭泻傆魏逵慰宋楦嬖V記者,言語中透露著對豐收的期盼和喜悅。
圖|鐘祥市胡集鎮游湖村游克伍
從工廠到田間,從科技研發到成果落地,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新洋豐以數字化發展推動產業轉型,以產品創新賦能綠色發展,以農化服務護航穩產增收,讓更多農業科技成果扎根田野大地,助力作物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促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新洋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