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行記·新時代中國鄉野調查|陜西鄠邑:當藝術點亮鄉村-新華網
  • <li id="kkkkk"><wbr id="kkkkk"></wbr></li>
  • <li id="kkkkk"></li>
  • <tt id="kkkkk"></tt><tt id="kkkkk"><table id="kkkkk"></table></tt>
  • <li id="kkkkk"><tt id="kkkkk"></tt></li>
  •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3 11/ 24 15:50:59
    來源:新華網

    鄉行記·新時代中國鄉野調查|陜西鄠邑:當藝術點亮鄉村

    字體:

      新華網記者 閆雨昕

      秋日麥浪滾滾,現代壁畫圍起的農家小院浮在浪尖,綠樹、池塘、雞鴨點綴些樸素,雕塑、涂鴉、裝置提些亮彩。這樣多元素一體的畫面,被秦嶺攬入懷中,反差不小但毫不違和,吸引來自各地的游客品味山水與時光。

      這里是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蔡家坡村,距西安市區50余公里,地處秦嶺山脈北麓,環山公路東西穿村而過。從偏僻貧窮的山村到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點,2018年以來,蔡家坡村連續舉辦5屆關中忙罷藝術節,文藝賦能鄉村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一眼心動,在麥子地里掏出一個舞臺

      2018年,西安美術學院副院長武小川初次來到這里,就迷上了這個村。當恬靜的鄉村生活、純粹的自然之美與抽象的實驗藝術相碰撞,會產生什么樣的化學反應?基于這樣的思考,武小川和他的團隊成員嘗試舉辦了一次“接地氣”的藝術節。

      之所以取名“忙罷”,與關中的古老習俗有關——在關中平原,每年麥收結束,農民會走親串友,交流務農經驗?!懊αT”一詞也可以從字面上去理解——忙完了,人們開始慶祝豐收。

      他回憶起自己第一次在這里布展的場景:“我和學生們租了5畝麥田,把麥子割掉之后留了一塊約20米×10米的空地,在麥子地里‘掏’出了一個舞臺?!?/p>

      小村莊里,麥子與村民們有著最真切的接觸,深深地扎根在他們心中。在武小川看來,麥香就是這鄉村之中獨有的味道?!叭藗兙拖矚g踩在割完麥子后帶麥茬的地里邊,聞著麥子的香味?!彼f,“鄉村的味道其實就是由植物、作物構成的,這個味道在哪兒都沒有?!?/p>

      鄉村的夜晚缺少燈光,那一年,他們在麥地里創作藝術作品,然后把LED屏放進去,受邀而來的秦腔劇團、健美操隊伍、民謠組合依次登場。這里既是充滿雕像、繪畫的藝術空間,也是村民自制小品的田野小劇場。

      以關中大地為舞臺,以巍巍秦嶺當背景,以浪漫星空作映襯……第一屆忙罷藝術節在這里誕生,并延續至今。

      “我們把300把椅子搬了過來,村民和邀請來的嘉賓都坐在收割好的麥稈地里,當夜幕開始降臨,燈光亮起,驚呼聲傳來,我才發現整個麥田被擠得滿滿當當?!?年過去,武小川依然覺得當年做了件“瘋狂的事”。

      融入生活,讓藝術之美激活一方水土

      不論是藝術還是鄉村建設,始終關乎“人”的發展?!按迕袷青l村的主體,真正扎根在土地上、能和老百姓產生關系的才能叫做藝術?!蔽湫〈ㄕf。

      5年里,藝術之于鄉村的意義愈發深刻,像是喚醒鄉村潛在增長點的一把“秘鑰”,秦嶺深處的許多角落發生了改變。

      “感受力”具象化,成就了一個個藝術作品:既有老鄉熟悉的秦腔,也有先鋒戲劇、交響樂在麥田里一場接一場地上演;割麥的鐮刀、家常的板凳、剛掰下來的玉米棒子……或被拍成照片,或經歷一番改造之后,變成家門口的風景。

      “文化力量”在鄉村扎根生長:蔡家坡的村民們也從“啥是藝術”的質樸追問,到逐漸接受、主動交流乃至共同參與創作,文藝的氣息深入到鄉村的每一個毛孔之中?!敖K南劇場20天就建好了”,這個速度讓武小川感到不可思議,“聽說要建劇場,上百個村民自發來幫忙?!?/p>

      近幾年,我國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文化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豐富了廣大村民的文化生活,還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

      蔡家坡村黨支部書記秦衛東介紹,在當地黨委政府和大力支持下,鄠邑區盤活閑置資源,與各類藝術機構、研究所拓寬合作,創作主題日趨多元,鄉村新空間無限擴展,既滿足了人們親近鄉土自然的旅游消費需求,又持續帶動當地村民增收就業。

      “每到周末,我們這里的書屋、茶室、農家院就特別熱鬧,有的還需要提前預約?!碑數卮迕裣蛴浾呙枋鏊钪庇^的感受。

      截至目前,蔡家坡村旅游從業人員達到200余人,年旅游綜合收入1400余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18年的21.6萬元,增長到2022年的約80萬元。

      引鳳筑巢,從一兩棵樹到整片森林

      蔡家坡村雖小,卻已是鄠邑區以文化振興帶動鄉村全面振興的一面旗幟。當藝術鄉建的模式逐漸鋪開,用“文藝8號公路”相連接的蔡家坡及周邊的栗峪口村、栗元坡村等村落,都以文化助力,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攜手前行。

      栗峪口村的村口,一面寫著“讓全村人喝上咖啡”的白墻十分引人注目,遠近聞名的土錘咖啡館到了。

      記者見到宋迺紅時,她正熟練地操作著咖啡機,身前是一杯即將做好的拉花咖啡,身后是畫卷般的秦嶺。

      像宋迺紅這樣的村民,被人們親切地稱作“嫂子咖啡師”,她們都是當地的農民,平均年齡40歲。原本從沒喝過咖啡的“嫂子”們,如今已經可以熟練分辨哪些咖啡豆有酒香,哪些有花香?!白隹Х?,心情好得很!人也越活越年輕?!彼无暭t說。

      咖啡館的主理人王繪婷是來鄉村創業的博士,自2022年10月正式開業以來,她的咖啡館迅速走紅,店里中西混搭的油潑意大利面、韭菜雞蛋披薩成了“名吃”,不少人從西安等城市過來,只為在山野之間品味悠閑一刻?!巴铃N,由英文TWO TREE諧音而來??此剖且环N自嘲,其實代表了一種自信?!蓖趵L婷說。

      在她的影響下,十余位年輕人陸續從城里回到村里,做起了“鄉創客”。廣式早茶店、新式茶飲店等網紅店鋪陸續開業,栗峪口村的名氣也越來越響。目前,栗峪口村每年接待游客30余萬人,鄉村旅游產業總收入超過200萬元,帶動全村100余人實現就業。

      鄠邑區委書記李化說,做藝術鄉建是為了讓群眾住得更舒服,過得更幸福?!白尦青l生活要素充分流動,在鄉村建立更多美學空間,進而培育更多消費新空間,令城鄉互為生活場景,這就需要政府、企業等多方努力?!?/p>

      眼下的村子里,青年創客、藝術村長、鄉村振興顧問們聚集在一起,合作與碰撞還在繼續?!皬囊豢脴鋬煽脴溟_始扎根在這里,最后變成了一整片樹林?!眮淼竭@里的人們相信,藝術鄉建的故事將繼續,人們還將在這片土地上創造不一樣的精彩。

    ?

    出品人:儲學軍

    策劃:錢彤

    監制:周紅軍

    執行策劃:馬軼群 萬方 段博 王子暉 丁秀玲

    采訪:馬嫣然 李坤 閆雨昕 史夢 王智超

    編輯:曹瀅 黃浩

    特別鳴謝:西安市鄠邑區委宣傳部

    【糾錯】 【責任編輯:黃博陽 】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109201129991367
    aⅴ另类天堂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