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依海而生、向海而興的典型城市,青島在“向海掘金”的道路上一直走在前。當前,青島加快培育發展海洋新質生產力,提檔升級海洋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海洋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海洋未來產業,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建設。
據初步核算,青島上半年海洋生產總值2671.6億元,同比增長7.7%。海洋一、二、三大產業分別增長4.8%、8.2%和7.5%,海洋三大產業結構為2.3:47.5:50.2,海洋經濟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近日,記者深入青島走訪,探尋當地“向海掘金”的“密碼”。
位于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海洋工程裝備制造聚集區(8月1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以科技創新繪就發展底色
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里,研究人員埋頭于實驗器材之間,加班加點推進抗腫瘤海洋醫藥研究項目。這款自主研發的名為BG136的抗腫瘤海洋一類新藥已完成一期臨床試驗,安全性良好,有望為治療惡性腫瘤增添新方案。
向海問藥,一直是當地“向海掘金”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以中國海洋大學(時稱“山東海洋學院”)管華詩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以海藻為原料,提取褐藻膠,進行藥效研究、技術攻關,相繼研發出海洋藥物藻酸雙酯鈉PSS(1985年)、甘糖酯(1992年)、甘露特鈉膠囊GV971(2019年)等三款現代海洋藥物,有力推動我國海洋藥物研發。
“提速海洋生物醫藥發展需要科技成果‘井噴’力量來推動?!惫苋A詩說,青島持續強化支持海洋生物醫藥領域創新團隊,深度實施“藍色藥庫”開發計劃,以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為目標,正著力形成全鏈條高水平科學研究體系。
青島擁有富集的海洋科創資源。全國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發平臺、50%的海洋領域國際領跑技術在此集聚。當地有嶗山實驗室、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黃海水產研究所等涉??蒲袡C構55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6個,全職涉海院士23人,全市海洋人才總量達37.65萬人。
南美白對蝦是中國老百姓飯桌上經常見到的海蝦種類。但很長一段時間,國內自主培育良種市場占有率低,種源70%依賴國外進口。
為扭轉南美白對蝦種源對國外的過度依賴,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等單位,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水產動物多性狀復合育種技術體系,研發出凡納濱對蝦55K育種芯片“黃海芯1號”,選育出 “壬海1號”、“海興農2號”和“海興農3號”等三個新品種,依賴國外進口的狀況大大改善。
全球首個南極磷蝦基因組圖譜在青島發布,中科院海洋所研發國際首個適用于深海的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插入式探針,中國海洋大學自主研制的6000米級海底電磁采集站在西太平洋成功完成了海底大地電磁長期觀測,2023年度全省海洋科技創新獎評選中青島獲獎總數超過70%……
在眾多優質科技創新平臺和資源的“加持”下,這座海濱城市的整體海洋產業結構正由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轉變,由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轉變,形成海洋發展新優勢。
以多維產業推動藍色引擎轟鳴
數十套壓載水處理系統錯落有致地排列,工人們有條不紊地操作著自動化設備加工各種部件……位于青島市嶗山區的海德威科技集團(青島)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記者看到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
在遠洋船舶中,船舶通過將壓載水注入或排出艙,來調節船舶在航行、裝卸、停泊等不同工況時的排水量及船體平衡。據總經理曹學磊介紹,經過近10年持續研發,目前公司生產的過濾器已經迭代了四代。第四代W型過濾器每次反沖洗僅需10秒鐘壓差即可恢復到正常值,在公司實驗室培養大量藻類的水質中,不間斷持續運行超過200個小時沒有任何堵塞。
“憑借先進技術以及遍布全球的服務網絡,我們迅速打開國際市場大門,贏得眾多公司青睞,訂單量和市場占有率穩居行業前列?!辈軐W磊說。
據青島市工信局相關人士介紹,經多年布局發展,青島海洋產業門類齊全,28個海洋及相關產業均有布局,海洋漁業、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海洋藥物與生物制品業、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等產業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
“經略海洋,從一顆海藻開始?!痹谇鄭u明月海藻集團有限公司科技館的入口,印著這樣一句話。醫用敷料、面膜、果凍、寵物糧……在該公司的科技館,記者被琳瑯滿目的產品吸引。工作人員介紹,這些產品都是由一顆顆海藻“變身”而來。
“從嬰兒輔食米餅,到美妝護膚面膜,再到用于高端醫療的植入用純海藻酸鈉,小小的海藻是我們發展的命脈?!鼻鄭u明月海藻集團有限公司科技館副總經理張德蒙說,超純度海藻酸鈉在醫藥領域應用甚廣,國際市場售價曾高達每克800美元,屬于“卡脖子”產品。近年來,公司通過自主創新,實現了海藻酸鈉的國產化替代,成為全球第二家能生產該產品的企業。
青島博益特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如此。該企業從螃蟹殼中提取出殼聚糖粉末,突破精深純化工藝技術,實現體內植入級醫用殼聚糖原料的規?;a。利用該原料研發的“術益紗”體內可吸收手術止血材料,已在百余家三甲醫院、千余家二甲醫院應用。
2022年,博益特成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董事長聶仁克看來,公司走的是“科技工貿”路線,先由科學家在實驗室做基礎研究,再創立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然后實現大規模生產,最后面向市場銷售,每一步都穩健有力。
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加盟”青島海洋優勢產業。青島瑯琊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北京工商大學、中科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等,深耕海洋生物領域,對海洋微藻、鱈魚等進行深加工;青島國信集團在養殖工船產業外,與中國生物制藥、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開展戰略合作,進軍具有海洋特色的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共建“藍色藥庫”……
從培育一個個海洋優勢產業,到加快構建更加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近年來青島還出臺了支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企業倍增計劃等多項政策措施,助力海洋產業、海洋企業做大做強;集中推進總投資2100億元的140個海洋重點項目,持續引進落地一批強鏈、補鏈、延鏈項目,推動海洋產業提質升級。
據介紹,青島還將加快出臺《關于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全面推進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建設的意見》《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培育打造海洋新質生產力行動方案(2024-2026年)》等政策措施,著力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
以未來思維探索強海新路
日前,在山東港口集團青島港前灣港區,海洋石油工程(青島)有限公司進口的一批船舶工程料件到港卸船。企業利用“云港通”智慧查驗平臺,在手機上辦理完畢海關查驗、港口提貨手續,快速運往工廠。
據介紹,平臺運用人工智能技術,融合海關查驗、港口物流流程,使海關查驗效能提升30%,每年可為港口通關查驗企業節約成本3500萬元。同時,平臺引入AI智能客服系統,為進出口企業提供“AI+人工”的線上應答和服務支持。
人工智能與海洋產業深度融合,成為青島經略海洋的又一生動注腳?!澳壳叭斯ぶ悄芗夹g已應用于海洋醫藥研發。比如在研發前期,我們運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從大量的數據、物質中查找篩選所需的分子,能夠有效節省時間和精力?!鼻鄭u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副院長楊金波介紹。除此之外,人工智能技術還可以預測藥物毒性、模擬臨床應用等,對提高海洋醫藥研發效率和安全性有顯著作用。
面對“AI+海洋”等新賽道,青島早已為未來發展開始布局:數據方面,建立全球領先的海洋大數據存儲體系,匯集訓練數據總量超過30PB;算力方面,中國算力平臺(青島)城市節點日前啟動,算力調度服務平臺也正式上線,算力規模處于國內頭部方陣;算法方面,發揮嶗山實驗室“虹吸效應”,匯集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清華大學領銜的研究團隊,完成多個與海洋相關的人工智能大模型……
除此之外,青島出臺《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建設實施方案》,海洋領域AI大模型——“瀚海星云”和“問?!卑l布。鐳測創芯測風激光雷達獲批國家氣象專用技術裝備,國數信息科技依托海洋通信探測技術平臺入選山東省“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
未來產業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戰略必爭之地。進軍人工智能領域的同時,青島還大力發展海洋物聯網產業,以海洋傳感器與海洋技術裝備、海洋電子信息為發力重點,構建“感、傳、存、算、用”海洋物聯網全產業鏈條,突破海洋探測、海面通信、水下組網等關鍵技術,逐步實現海洋傳感器和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替代。
若想在未來海洋產業發展中持續占據優勢,必須搶占深海開發產業賽道。當地積極布局深海采礦業務、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積極引育水下機器人、管道傳送裝置等關鍵設備生產企業和研發機構,規劃建設集維修、保養、設備組裝等功能于一體的深海礦產運輸船母港和集運基地,構建深海開發全產業鏈條。
近日,中國海洋大學與招商局工業集團舉行海洋資源開發技術與裝備專項2024年首批次項目群簽約,雙方繼聯合成立海洋工程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之后,在海洋資源開發技術及裝備領域合作進入到實質推進階段,將促進深海工程裝備的研制及創新應用,帶動海洋資源開發。未來已來,已成為當地涉海洋相關人士的共識。(記者 張武岳 王凱 李志浩 高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