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不少資產閑置或低效使用,一邊還在花費大量資金重復采購——長期以來,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公共資產管理中不同程度存在這一現象。破除二者“壁壘”、盤活閑置資源,對于提高資產利用效率、助力常態化“過緊日子”意義重大。
2020年以來,廣西來賓市探索公物倉資產管理模式,對行政事業單位閑置、超標配置、臨時活動采購等資產進行跨部門、跨地區、跨層級統一調配、共享共用,不僅有效節約了行政運行成本,還推動了國有資產管理機制與理念的轉變。
圖為廣西來賓市實體公物倉中的閑置電腦。本組圖片均為受訪者供圖
“微改革”撬動勤儉意識為之一變
不久前,來賓市委組織部啟動一項人才公寓建設計劃,但面臨尋找新建土地和大量資金缺口的難題,且短時間內難以實現入住。
“我們接到項目報告,了解實際需求后,最終從納入公物倉管理的閑置安置房中,調劑出51套房源用于人才公寓建設,節約了2000多萬元的建設資金?!眮碣e市財政局總會計師朱廣倉說。裝修完畢后,還從公物倉調劑賬面價值12.81萬元的洗衣機、熱水器、熱水壺、椅子、垃圾桶等生活物資各51套、共255套給人才公寓使用,充分發揮閑置資產使用效益。
記者在來賓走訪了解到,當地通過公物倉把資產“變閑為活”“變廢為寶”的例子并不鮮見。更令人想不到的是,一些原計劃要“花錢”處置的“廢棄物資”,通過評估其價值、納入“公物倉”進行拍賣后,反而“變現”為財政創收。
在“桂中治旱”一期工程中,業主單位認為開鑿某隧洞產生的石料屬于工程廢料,申請21萬元經費清運。來賓市財政局接到報告后,聯合檢驗部門對石料進行檢測估值,決定公開拍賣該批石料,最后以84.16萬元順利成交。一來一去,為財政創造了超百萬元的“潛在收入”。
來賓市第二中學申請13.98萬元拆除舊教學樓,原計劃由施工方統一清運拆除后的建筑廢料。來賓市財政局得知后,把廢料納入公物倉管理,對樓體中的鋼筋進行公開拍賣,最終以5.15萬元成功賣出。
“將本應由財政承擔經費支出的資產處置變成財政創收,變花錢為賺錢,這打開了我們對閑置廢棄資產管理的另一種思路?!眮碣e市第二中學副校長韋柳華說。
在每年可用財力僅20億元左右的來賓市,公物倉資產管理模式為財政減負創收效果明顯。據統計,截至2024年9月,來賓市通過公物倉累計收納閑置、報廢資產設備2.85萬件,賬面價值約1.31億元;向市直各單位調劑資產共計1.36萬件,節約財政資金約4789.23萬元;通過公開拍賣處置部分公物倉資產,增加財政收入2045.27萬元。
圖為廣西來賓市實體公物倉中的閑置顯示器。
打破“壁壘”創新機制實現統籌管理
記者了解到,為了讓各單位快速調劑使用資產,實現閑置資產跨部門、跨地區、跨層級調劑,當地從三個維度進行制度設計。
——打破部門壁壘,實現閑置資產“閉環”管理。來賓市常務副市長農化介紹,公物倉以市財政局和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為牽頭單位,將具備資產鑒定與處置的部門納為聯席單位,形成“資產購置—投入使用—閑置調配—報廢拍賣—回收資金—再購置”的良性循環?!盃款^部門對各單位的資產變動情況更加了解,能夠守住重復采購的第一關?!币幻兄辈块T的干部介紹。
“我們出臺了公物倉管理實施細則,明確各行政事業單位將閑置、超標準配置的資產等納入公物倉統一管理、處置?!鞭r化介紹,打破單位“小倉庫”,推動國有資產共用共享,提高資產利用效率。同時通過審計、巡查反饋和不定期組織開展督查檢查等方式,及時把可入倉的資產納入公物倉管理。
——配置“虛擬倉”,不增加運營負擔。來賓市財政局局長唐雪芳介紹,公物倉運行采取“實體倉+虛擬倉”的模式,實體倉存放調劑較頻繁的辦公物資以及部分貴重的罰沒資產,面積超過1200平方米,建設成本不足60萬元;市直各行政事業單位均為虛擬倉。
虛擬倉是市直各行政事業單位按要求定期清查、統計閑置國有資產信息和數據,報經市公物倉管理辦確認并同意納入閑置資產臺賬統一管理的數據庫,資產存放于原使用、管理部門。
“各單位閑置國有資產按照調劑需要、減少搬運成本、避免損傷、快速周轉等原則,靈活入倉?!碧蒲┓颊f,另外,虛擬倉的設置避免了資產先進倉再出倉的運輸費用、倉儲人員的管理費用,以及倉庫的租用費用等,每年可以節約管理成本和運輸成本12到15萬元。
——推動資產顆粒歸倉并有效調劑。記者了解到,來賓公物倉資產品類龐雜,大到土地、房屋、設備、石渣,小到掃把、垃圾桶等。來賓市財政局資產科副科長陳琦介紹,按照“能調劑則不購買”原則,通過公物倉運行管理,推動資產跨部門、跨地區、跨層級調劑。
推動完善現代公物倉體系
部分基層干部介紹,雖然公物倉模式已實現良好運轉,但其信息管理系統仍在起步階段,距離現代公物倉體系仍有差距,仍需提質升級。
唐雪芳認為,探索公物倉智能化管理,提升數據統計精細化是重點路徑?!皹嫿ㄙY產信息化管理平臺,能夠實現資產信息的集中管理、實時監控和智能分析,提高資產配置的靈活性?!?/p>
朱廣倉說,可探索搭建公物倉信息平臺“一張網”,覆蓋資產入倉、在倉、出倉全過程,形成“線上+線下”雙倉并行模式,實現公物倉內資產線上可查、線下可調,倉內資產、調劑情況和收益情況等公開可視,倉儲狀態“實時公布”。
受訪干部建議,繼續加強統籌、形成合力,建立健全與審計等部門之間的協調機制,加強對閑置資產的清查統計力度,引導市本級行政事業單位加深公物倉理念,主動將閑置、低效運轉、可循環使用資產納入公物倉統一管理,進一步打破單位、部門間的物資流動壁壘,優化資產供給端到需求端的服務和體驗。(記者 向志強 農冠斌 李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