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呼和浩特9月24日電(記者安路蒙)曾經粉塵彌漫的礦區,如今只見無人駕駛卡車來回穿梭;曾經“種啥啥不長”的砒砂巖上,如今飄起果香;曾經“一煤獨大”的產業版圖,正被綠色多元經濟重新描繪……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常住人口不足40萬,探明煤炭儲量卻高達582億噸。記者近日走訪發現,資源如此富集,當地卻沒有“躺平”,而是通過技術創新賦能、產業鏈價值躍升和新興產業培育,走出一條資源型地區轉型升級的新路。
這是2025年9月22日拍攝的內蒙古鐵辰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生產的礦用車。新華社記者 安路蒙 攝
煤炭產業曾是準格爾旗的主導性產業,如今的煤礦已告別昔日的機械轟鳴與粉塵彌漫。在黑岱溝露天煤礦指揮中心的實時監控畫面上,300噸級無人駕駛礦用卡車排列整齊,運輸“烏金”出坑。
作為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設煤礦,黑岱溝露天煤礦推進智能穿爆、5G+卡車無人駕駛、邊坡預警等前沿項目,智能化設備貫穿于穿爆、采剝、運輸等環節,全力提升工作效率,實現“裝、運、卸”全程自主運行。
在久泰能源(準格爾)有限公司,煤炭的價值鏈延伸得更遠。這家煤化工企業以煤為基,經過一系列復雜的化學反應,生產出甲醇,并進一步轉化為白色的聚乙烯、聚丙烯顆粒。
公司展柜里的下游產品各式各樣:塑料薄膜、無紡布、管材……“我們生產的煤制烯烴材料,銷售到下游廠家后,被用于制作各種各樣的日用品,煤炭就這樣經過‘七十二變’走進千家萬戶?!惫靖笨偨浝硇燧x說。
準格爾旗的煤基產業鏈還在向更前沿領域延伸。鄂爾多斯市新創新材料有限公司規劃建設年產8萬噸鋰離子電池石墨負極材料,其中一期年產3.5萬噸項目已經投產。鄂爾多斯新創新材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該項目以煤的衍生物為原材料,成功研發出煤基中空石墨負極材料,市場前景廣闊,實現煤炭從“燃料”到“原料”再到“材料”的華麗轉身。
“七山二沙一分田”的準格爾旗,耕地資源有限。但金秋時節,當地一道道山梁上掛滿碩果。在暖水鄉德勝有梁村,昔日“種啥啥不長”的砒砂巖經改良后,發展出2300畝蘋果園。2023年,由中國農業大學專家與村里合作社共同成立的蘋果科技小院落地,防雹網如銀紗覆頂,水肥一體化管道在樹下蜿蜒,無人機不時掠過枝頭巡檢。
“每棵樹的土壤濕度、光照強度、病蟲害情況,都能通過傳感器傳到數據平臺?!比腭v的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阿斯開白克說,科技小院讓傳統果園邁向了智慧農業的新階段。
在內蒙古果計劃食品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自動化生產線上,酸甜的沙棘果經過超高壓冷殺菌技術處理,變身為一瓶瓶沙棘汁飲品銷往各地?!吧鲜胁坏揭荒?,沙棘汁就打開了北美市場,今年又有新的海外訂單?!惫矩撠熑嗽畦F柱說,這些產品的原料90%來自當地盛產的野生沙棘,曾經“無人問津”的沙棘正成為農戶手里的“綠色存折”。
這是2025年9月22日拍攝的準格爾旗暖水鄉德勝有梁村的集體果園。新華社記者 安路蒙 攝
而在數十公里外的福路村,1萬畝杏林已經豐收。這里是內蒙古高原杏仁露有限公司的“第一生產車間”。公司負責人楊向東介紹,他們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模式,規劃打造2000畝育苗基地、1萬畝杏林博覽園和100萬畝原料基地的立體格局,目前已帶動1萬余戶農戶,實現戶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多元非煤經濟也在全面開花。比如,內蒙古鐵辰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是一家新能源裝備制造企業,其研發的136噸級新能源無人駕駛礦用車,已經應用在多個大型露天煤礦;內蒙古玉晶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優質特種玻璃的企業,光伏背板玻璃生產線已投產,產品運往全國各地。這些新興企業的崛起,正不斷豐富著準格爾旗的產業生態。
記者了解到,準格爾旗還積極謀劃未來產業,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加快構建多元產業格局,不斷實現傳統資源型地區的綠色躍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