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11月19日電(記者滕軍偉)隨著天氣逐漸寒冷,保暖衣物需求大增。在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邱家店鎮姚家坡村,針織生產車間里布料翻飛,機器嗡鳴,村民們正加班加點生產秋褲。記者了解到,這里每年生產約8000萬條秋褲,全村300多戶家庭,有160戶從事秋褲產業,帶動本村及周邊村民1600余人就業,是遠近聞名的“秋褲村”。
走進針織戶張峰的生產車間,多名村民正在熟練地工作,斷布、裁剪、壓邊一氣呵成,不到五分鐘就能完成一條秋褲的生產。隨后被包裝好,等待發往全國各地。張峰說,他的工廠一年能生產20萬條秋褲?!白蠲Φ臅r候,生產出來當天就發貨,午飯都顧不上吃?!?/p>
一個小村子如何發展成為“針織專業村”?姚家坡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石西軍介紹道,20世紀80年代,村民從國營針織廠收下腳料,手撕拆線后再賣回去。有村民偶然把碎布頭拼在一起,做成內衣后拿到市場上賣,發現銷路很好。慢慢地,越來越多的村民從事針織行業,針織產業逐漸形成規模。

姚家坡村村民在加工生產秋褲。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
走在姚家坡村,隨處可見創意十足的秋褲廣告標語:“干大事者,豈可一日無秋褲”“西出陽關不再有,勸君穿著秋褲走”“關懷不問出處,千萬不要忘穿秋褲”……經過多年發展,姚家坡村已形成織布、印染、裁剪、制衣、銷售的完整產業鏈,產品不僅暢銷國內,還遠銷海外,年銷售額達2.6億元。
“與父輩創業時期相比,如今村里的秋褲產業有了三大顯著變化?!睆埛逭f,20多年前,他從父親手中接過工廠后,見證了產業的迭代升級:設備從腳踏縫紉機更新為全自動平機、拷邊機,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布料從最初的下腳料,逐步升級為斷料、匹料,品質持續優化?!案匾氖?,以前是背著秋褲到泰安和濟南市場賣,現在名聲打響了,人在家里,訂單就來了?!睆埛逭f。

姚家坡村村民在整理布料(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
面對市場變化,姚家坡村積極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據石西軍介紹,村集體引導針織戶開拓新市場,從單一生產秋褲擴展到內衣、衛衣、T恤衫等多個品類,面料也拓展至毛呢、牛仔等多種材質。村里還規劃建設秋褲產業園,將村里160戶生產戶整體遷入,告別了“住產一體”的生產模式。
11月初,姚家坡村和鄰近的王林坡村共同舉辦了第一屆“秋褲文化節”活動?;顒悠陂g,秋褲時裝秀、疊秋褲大賽等節目輪番上演,吸引眾多游客現場采購。兩村“聯手”,將一條小秋褲變身為旅游商品,形成“文旅搭臺、產業唱戲、跨村聯建”新模式,為當地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